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金馬影展中看見Bansky 的電影,是一大驚奇。

大概是因為對Bansky的既有印象, 印象中Bansky 的作風神祕,真實姓名、身分、相貌、一直不願意對外公開,也很少接受採訪,十分低調。

之前在英國看到BBC對Bansky做了一個專訪,介紹他在Bristol的工作室,當時的他接受採訪,一身黑衣,聲音經過變聲器處理,實在是保密到了家。

Bansky這次電影的名稱『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中文似乎挺難翻出他想表達的意思。查了一些目前的翻譯:從禮品店出門/畫廊外的天賦/經禮品店退場/走出禮品店,感覺似乎都離原本電影名稱,有點距離,金馬影展翻"怪盜塗鴉異世界",更是直接放棄翻譯,想一個新名字。跟Bansky的畫有點像,解釋總是瑣碎,不如直接看作品。想了解電影什麼意思,自己進場最瞭然。

電影一開始,Banksy 說「原本這是以我的紀錄片作為出發點,但是最後都變成那傢伙的了。」

想著自己也曾著有著這樣心情進入博物館和畫展,原本是為了達文西、梵谷,或者安迪.霍爾。看完後也油然升起對大師的仰慕心情,不過,在禮品店開心的購買紀念品的時候,在心滿意足的刷卡付費的時候,在拿著畫作複製海報離開之後,只留下消費過的記念品。
起初我覺得每個人都該作點藝術的,但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Banksy
下一次,試著直接離開禮品店。至少,在看完Bansky的電影之後,悠悠的走過禮品區離開,只帶著理解街頭塗鴉人批判與挑戰主流價值的精神,用一個不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心情。

後記

隔了一年後才發現自己在2009年8月,Bansky在Bristol 博物館的那場展覽中拍下了的這張照片。驚然發現"原來這張畫這麼有梗"。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江湖路上,遇見 Ugly Woman

A Grotesque Old Woman,1513
30歲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無法改變, 30歲以後的長相是自己養成的。

這句話常被化妝品或塑身美容這一類產品拿來提醒女性過了一定年紀後要注意自我保養的台詞。不過與其比較人的美醜,個性其實遠比相貌要來的重要許多。

美貌的女生或許可以快速吸引人家注意,但個性不佳,很快就會被定位成『看看就好』這一個類別。而就算長相平凡,但善體人意,心地善良,聰明體貼,很容易就會讓人所接受,看久了也覺得可愛可愛的。

如果個性孤僻,情緒化,聽不進人家說什麼,強迫別人接受建議,推卸責任,開口就酸人,故做姿態,自以為是...大概不需要看長相,就可以猜出八成。一旦露相,則真驗證「相由心生」此一至理名言,年齡越大,威能更甚,果真是不化妝的苦難。

沒有遇上其實不太容易想像,一旦意外遇上才了解『意外總在意料之外。』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什麼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那一夜,在江湖路上,遇見Ugly Woman。

溝通的時候,永遠在跳針,AM、FM就是不同頻率。她那一台古調自愛,今人就是沒人裡;嘗試取得共識,她大喊『不是這問題,你們都弄錯方向了。』(...那是什麼問題),先前討論一切無效,重新再來過。大言不慚『一切交給我來安排。』,後來交的進度一定亂七八糟;期待她認錯的機率比中樂透的機率還低『想要我改,叫上面來說,你們算哪跟蔥。』,就算截止日期就在明天,老娘多的是時間跟你們耗。想要如期趕出進度,你們最好有人乖乖自願出來負責,不過不要提到這裡面有我的想法,我可不會認同你們這樣的水準,這一點都比不上我曾在我國外受過的專業訓練。

一旦被纏上如同在工地裡不小心碰得一身沾水砂,濕濕黏黏渾身不舒服,暗夜裡遭惡鬼襲身,驚嚇之餘還須休養生息,才能重返人群。遇上如果能全身而退,能算是累積了江湖經驗,讓人更加成長,好像大病一場後,生成抗體,未來更有抵抗力。都說「人在江湖中,誰人不挨刀。」,刀光劍影洗禮後,世事更加清明。

遇上這樣的人物,仍要秉持菩薩心腸,更需堅持霹靂手段,注意修養,調整情緒,配合團隊共同應付,絕不可一人落單獨自應戰,也不要想攻擊對方,須知自己所面對的是擁有「絕對領域(AT力場)」的難纏對手,任何語言攻擊都對她無效,還會反彈到自身,徒勞無功,反倒自損,不可不慎。

陣前對敵,切記心浮氣噪,自亂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任她碎念與亂放消息從耳中飄過,須知「謠言止於智者,碎念止於聾者。」,心要似古井,不起波瀾;氣要如川流,肢體要像枯枝,將身體與自然合為一體,方可將沾染到身上的負面能量,稀釋於天地。揮揮衣袖,不惹一身腥。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走在江湖路上,敬告後生晚輩,黑山老妖不可惹,千年女屍不可碰,長眼是回家唯一的路。

面貌不佳,不是醜,個性差才是真正Ugly。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送行者~別離的藝術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在分別的時候,別送故人。靜謐,所有舉動都如此美麗-送行者

死亡是個禁忌的話題,特別是在東方。小時候就能感覺到大人們很忌諱這件事,提了會被罵。長大了提到死亡會被警告說不要亂詛咒別人。

如同每天都會有人出生一般,就也會有人離開世上。有助產士存在就也需要送行者的存在。協助人們出生與安排死亡儀式的職業,在人類的文化運作中,確實都是很有趣的角色。
 
 還蠻喜歡『送行者』這個稱呼,提醒我們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我們所能做的,其實就是送他一程,然後把回憶放在心上,默默喊「請一路好走」,這樣而已。

後記

雖然在台灣文化中對死感到禁忌,但在台灣當地的語言使用上,"死"在語言中出現的頻率實在還挺頻繁的,比方說,妻子看見晚歸的丈夫會說, 「死鬼,死沒人哭耶,你死去哪了。」(台);媽媽去外面抓玩的過晚的小孩會說,「死嬰啊,你給我死回來。」(台);,好朋友間會稱呼對方說,「我耶死忠兼 換帖。」(台),很久沒見的好友會說『還沒死喔』。或許是因為在文化上有這樣的禁忌,反而在語言中使用這樣的文字,更顯得兩者關係的親密。

若是對不熟的人這樣說,大概沒幾句就可以準備打架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西雅圖的觀船人


如果不是看到艾倫.狄波頓的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書中對觀船人這個工作的介紹,大概不會回想起關於西雅圖 Hiram M. Chittenden Locks 的事。

其實之前在英國布理斯托的碼頭( Harbour side)慢跑時就常常看到觀船人工作的情況(當然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時候,就聽到警報聲響起,原本道路位移,讓船過去。第一次見到時很新鮮,後來就變成在等火車過去那樣的心情。

在西雅圖的 Hiram M. Chittenden Locks 的Ballar水閘看到的有些不同。這個水閘是為了連結Lake Union 與Puget Sound,這兩個有高低差的湖與海能連結在一塊,以便船隻航行與貨物的運送。讓這個機制能順利運作的方法,是利用閘口開啟的大小控制水的流量,讓船的水位上升到能順利航行的水位,然後繼續前進(船隻通過閘口的影片,聲音還蠻吵的)。


船隻通過閘口的時候,港口的橋面必須封閉,遊客會引導到封鎖線之外,以船隻能順利通行為優先,雖然說整個過程有些冗長。至少我覺得對遊客的耐心可能就是一種考驗,不過來這裡的遊客顯然把這件事當成這個景點中額外的消遣。有人準備好咖啡,邊看船,也有帶小孩來的家長很老練的退到封鎖線後,比手畫腳的開始講解這一切。我和同行的朋友們也跟著對這一幕開始研究了起來,並和旁邊從美國其他州來的遊客聊起關於這個碼頭的事來。

這樣讓旅遊這件事多了一些不同的趣味,也感受到不同的旅遊態度,除了觀看風景外,這些來自其他州的遊客對當地的船廠,修理室,定位錨,港口的設計同樣感到興趣,認為觀看本地人的工作也和觀看表演或到博物館看展覽一樣能滿足對當地文化的好奇。

而當天兩個觀船人的表現也有點表演的味道,一名瘦高戴著深黑太陽眼鏡的觀船人,一臉嚴肅的拉起封鎖線,並將防止掉落安全繩扣在衣上,用雙手檢查鬆緊強度後,確認船身是否停穩,另一名較矮胖的觀船人則與運貨船的駕駛確認身分,停船流程,然後聊起天來,像久別的老友。

當水流進閘口到達額定的水位,閘口即完全開啟,運貨船開始起動,通過閘口。周圍的觀眾也鼓起掌來 。表演結束。

這天下午,當當觀船人也不錯。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書名: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英文書名: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作者: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台北市:先覺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29日

『如果從明天開始就不用工作了,人生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工作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沒有的時候想念它,得到時又開始嫌棄它。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充滿著令人無可奈何的部分。

很多人的一生就待在工廠裡,成為生產鏈的一部分,或製作餅乾,或是製造手機,或面對財務報表,透過一條條演算法中試著預測未來,從旁人的眼光來看,或多或少有些對人生的荒謬感出現。不過,如果回頭看看自己投入一生所從事的事業,真的會他人有更多意義嗎?

是我們投入工作,還是工作擁有了我們的生命?

一方面人們藉由工作換得身分認同,有了在社會上的地位,探尋生命裡的價值。一方面又抱怨為了工作,犧牲了愛情、婚姻、友情、親情。有人嫁給了工作,也有不少人和工作互相依存。『工作好累啊!』當然是一種無奈,不過也是現代人變相的自傲。

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找到並從事自己喜歡工作的人其實並不多,書中從事職涯規劃的塞蒙斯十分認同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的一句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的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對照周圍的朋友的現況,也確實吻合。

工作當然是為了維持生活所需,可是接下來我們開始期待在工作獲得滿足感與快樂,尋求價值,我們面對又是怎樣的情況?艾倫.狄波頓在《工作!工作!》中以旁觀者的角度,近距離的觀察了10種職業的運作,「觀船人」、「物流」、「餅乾製造者」、「職涯諮商」、「火箭科學」、「繪畫」、「輸電工程」、「會計」、「創業」和「航空」。狄波頓在書中說他是在碼頭受到觀船人的啟發下,才興起念頭寫這本書。不過,在狄波頓的前一本書《飛機場的小旅行》中,他就旁觀者的角度,寫出了英國希斯洛機場的運作過程。或許那個寫作經驗也和這本書的產生相關,也說不定。

這實在是個有趣的主題,人似乎都喜歡八卦,想要知道別人都在做些什麼。對別人都在做些怎樣的工作 ,也是充滿了好奇心。而透過書本,看見大海另一端的英國工作故事,工作這件事,一下子好像也變得浪漫了起來。如同書中所提到的。
「碼頭依然散發著一股迷人的魅力,人在大海面前總是顯的渺小無比,所以只要提到遙遠的港口,我們就不免隱隱覺得那裡的生活也許比我們自己的人生精彩許多。於是,橫濱、亞歷山卓和突尼斯等地名就自然染上了一抹浪漫的色彩。這些地方雖然同樣不可能免於日常生活的庸俗和妥協,卻因為隔著長遠的距離,而得以為人帶來短暫的幸福想像。」(p.23,觀船人)
透過一定距離的確能讓我們對工作這件事能有更多客觀的觀點,而觀看別人的工作內容也會讓我們思考自己所做的工作到底產生了怎樣價值,甚至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作者在觀察一個畫家的工作過程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世界上大概沒有職業能夠讓人環顧四壁即可看見多年來的努力成果,一般人大概也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才智與心得全部集中在一個房間裡。我們在工作上的付出通常不會產生長久存在的物質成果,因為我們的努力總是稀釋在龐大而抽象的集體計畫中,以致我們常常納悶著自己過去一年來做了什麼事。更深刻的問題是,我們究竟達到了什麼成就,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我們在退休宴會的感傷情緒中,總是不免必須面對自己浪擲一生精力的遺憾。」(p.186,繪畫)
工作當然有創造價值的時候,為自己和整個社會都帶來益處,儘管未必為工作者帶相對應的財富,確給工作者心靈上的富足。不過工作中也有許多無情的部份,很多時候忽略人的情緒,將人當成像機械那樣的存在。作者提醒我們:
「工作本質上就是一種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的事務。工作必須阻撓我們對人生的透徹觀點,而這也是我們應當對工作心懷感激的原因。因為工作,我們才得以盡情投身於此起彼落的事件當中,才得以用漫不在乎的態度,看待自己難免一死以及自己的事業終將灰飛煙滅的事實。….這種目光短淺的特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正常運作的必要基礎。這就是我們生存活力的來源,是一種盲目的信念,就像一隻飛娥奮力爬過窗台,繞過一滴當初粉刷牆壁時無意間滴落的油漆,拒絕思索自己活不到第二天的事實。」(p.324,航空)
或許這真的是工作神奇的地方,我遇過許多人當投身工作的時候,真的會進入一種『現在不要煩我,我工作很忙。』的狀態,等到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愛過的人已然遠去,和工作以外的人關係疏離,或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也許,對全然投入工作的人來說,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迴避那些他們所不願碰觸的問題,讓時間過去。是一個社會認可的避風港。如狄波頓在書中最後說:
「工作至少能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能提供一個虛幻的泡泡,讓我們寄託追求完美的理想,能讓我們把內心無邊無際的焦慮,集中在少數幾項規模有限而且不難達成的目標上。工作可以讓我們精通並且掌控某個領域的事物,可以讓我們以身心的疲勞換得他人的尊重,可以填飽我們的肚子。因為工作,我們才不至於陷入更糟的困境裡。」(p.326,航空)
工作佔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願意好好思考工作這件事的人,似乎不多。看這本書的時候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感覺都很親切,跟著狄波頓在英國裡跑來跑去,就算是曾經待過英國獲長期居住那在那裡的人也未必能這麼深入的看見不同工作裡的各種樣貌。儘管那些地名聽起來仍是那麼令人熟悉,倫敦、南安普敦、布理斯托,就算曾經居住過,對於我們那些騎著高大駿馬巡邏的街景,街角二手商品慈善販賣的oxfam,路上叫賣Big Issue的街友,銷售各式生活用品的Sainsbury...好像都不曾仔細思考過,負責提供這樣商業服務的人們,平時都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人生。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扮演了,狄波頓筆下的"一般消費者"。
「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水果來自哪裡,更不會想到自己的襯衫產自什麼地方,或者連結淋浴水管與洗手槽的接合環是誰製造的。我們從不把日常用品的來源地區和運送旅程放在心上,但對較有想像力的人來說,紙箱底部的一小片水漬,或是電腦連接線上的一連串編號,就可能令人思及生產和運送的過程。比起產品本身這段過程顯然更高雅、更神祕,也值得我們的驚奇和探究。」(p019,觀船人)
這提醒了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好奇的眼光去看目前周遭的世界,看平時和我們相關的那些商業活動,背後藏著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果覺得這本書有趣的人,很容易覺得意猶未盡,除了書中這十種職業,大概也會很好奇如果狄波頓觀察其他職業,他會寫出什麼樣的東西。尤其是看完這本書後,再看到討論專門解雇員工的小說《炒魷魚株式會社之討債王子》,和同樣以解雇員工為題材的電影《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時,也在想如果是狄波頓對這個職業不曉得又會寫出怎樣的評論。

嗯,或許把這個任務交給自己來做也不錯。

後記

有感於學校教育常常無法解決真實人生中的困惑,迪波頓在倫敦協助創辦了一間「生命學校」The School of Life ,舉凡錢不夠用、對工作沒有熱情、兩性關係失調,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生存等等人生中各項主修課程,都能有大師為你解答!

Alain de Botton 的官方網站
http://www.alaindebotton.com/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二十年後,你會懊悔更多的是那些現在沒做,而不是真的做了的事。
所以,拋開繩結,駛離安全的港灣。
掌握好你的風向。
勇敢地探險,夢想,發現吧。-馬克。吐溫

如果想要了解"不乖"不可避免的總要先體驗過什麼是乖吧,而這個一再出現在書中的乖,想討論的主要是社會的主流價值。在長大過程中,當社會一再提醒,要讀好書,念好學校、找好工作、結個好婚姻、生個好小孩、找個好墓地....。而不在這個價值的思想就被認為是沒有用,也不被肯定。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有勇氣或是有必要走上自己的道路嗎?

有一點必須先說明,乖不一定代表著好的意思,舉一個例子,在古龍《絕代雙驕》中從小在惡人谷長大的小魚兒,從小就接受人是惡的,因此說謊、欺騙與偷竊都是谷內認同的價值,而接受這個價值的小魚兒在惡人谷裡混的很好,換句說小魚兒在惡人谷裡,是很乖的。而這個乖,置換到外面的世界,卻是很不乖。『乖』或『不乖』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

書裡的乖,意指『順服』。《不乖》這本書要談的,是『不順服』的重要性,又或是『不順服』後的可能性。

《不乖》裡面並沒有否認"乖"這件事,因為對"不乖"的體悟,來自對"乖"的思索之後,很喜歡裡面引用莎士比亞的一個句子。~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在對過去思索過後,在懷疑主流價值過後,勇於走上自己思索過後的路,這也出現完成自我的可能性。而那些你迷戀的事物,思索過後的選擇,會給你力量去做那眾不同的事,即便那路上可能充滿困難與挑戰,也值得一往無悔的前行。或許如同電影偶然與巧合中的一句台詞:『越大的苦難越值得經歷。』而價值總在行動過後顯現。

當我們選擇了"不乖"這條路也有了勇氣要去做,然後要注意什麼呢?

書中的建議是計畫、精算每一個環節,可能發生的情況,盤點現有的知識與支援,然後最重要的,用快樂的心態做事,以幽默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遇到的困難與未知。

很多時候,幽默很難。幽默感很重要,很多人都知道,不過要怎麼培養幽默感,真正能說清楚的人不多,書裡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佛經裡的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到底海洋的水多,還是人流過的眼淚比較多?』

思考過後,對於人曾經經驗過的煩惱、被誤解、挫折、分離、傷心、痛苦...似乎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如果真的避免不了這些苦難,何不試著換個心態面對,用幽默的心來看的這些事情,不是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問題,而是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面對方法。

往不乖的路走去,那裡到底應許了什麼?不知道,但是把握當下,就有機會看見未來變得更豐富的自己。書中這樣說。

正因為未來無可預期,因此答案並不在未來。你得相信,現在就是謎底;你得相信,你自己的熱情就是答案。只有這樣,走著你自己相信的路,才可能累積,也因為累積,才創造出未來真正的視野。

因為有了一顆不同,開放願意接受不同的心,所以有機會看見並經驗到一般人看不見的事物,累積更廣闊的眼界,超乎自己原本的經驗之外,看見更大的可能性,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

如同書中所引用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所說:

(人的)主題永遠只有一個,我們所發現的是一個表面不斷變化卻十分一致的故事。其中的奧祕是我們永遠體驗不完的。

雖然無止境,但還是去要體驗去感受,去參與這個世界。實在不是非得要這麼做,而是作為人而言,不這麼做也實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後記

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像是看《我的天才夢》續集,裡面有很多觀念是一致的,只是換不同的方式來說『做不一樣的選擇』這件事,也對一些之前沒說清楚的部份,說得更深入一點。書裡談獨立思考、幽默、快樂、眼界到視野與人文與彼此連結的關係,都很精彩,用字簡單、說理清楚,舉得例子都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相關的,有些在《親愛的老婆1,2》中都曾出現過,如果本來就是侯文詠的書迷可以讀得很過癮,覺得格外親切,有感觸,更理解那個心境轉換的過程。

看到當初《親愛的老婆2》中的小孩子,現在也長大了要當兵了,實在有種時光推移的恍惚感。

書中佳句摘錄

生命無非只是不斷地選擇的過程,失敗的遺憾是錯過了成功,但成功的遺憾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既然知道『成功』與『失敗』都是人生之無可避免,何不換個態度,想辦法給自己找到一種面對成功、失敗都能坦然的態度呢。

『人生中最艱困的時刻,便是獲得真正體悟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如果妳的生命一帆風順,妳可能會變得軟弱。只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才能激發出真正的力量』~達賴喇嘛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是用別人的腦袋在想事情的。

『好的問題』當然是比『標準答案』重要許多的。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數位閱讀產業的浪潮來臨

newsweek-ereader莫契拉(David C. Moschella)在《權力狂潮──全球資訊科技勢力大預言》(Wave of Power: Dynamics of Global Technology Leadership)一書中曾經指出:

資訊產業的演變,從70年代的系統(system)導向、80年代的PC導向、90年代的網路(network) 導向,到2000年以後的內容(contents)導向。

數位閱讀的議題,再次讓網路時代關注內容的議題,而不論我們準備好了沒有,數位閱讀時代都會來臨。

不過,如果我們有準備好,這個時代對我們來說,會比較美好,或者說,會更美好。

數位閱讀議題相關的網站

台灣數位出版聯盟 (有在注意產業資訊)
台灣出版資訊網 (直接整理了常用的網路資源)
扎誌(討論閱讀、出版:國外資料豐富)
MIC institute 產業顧問學院
電子書 E-BOOK製作教學
工研院(技術類文章)
數字出版在線(中國)

英國書市消息
BOOK Marketing Society

電子書內容

牛津大學的互聯網機構(Internet Institute)的電子教科書《世界知識地理》(Geographies of the World's Knowledge)

網路服務

讀冊生活(http://www.taaze.tw/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Supreme Court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由九位大法官所組成,包含一位首席大法官,其職位為終身制,除非去世、離職或自願退休,否則不會做輪替的動作。唯一非自願的免職是被美國國會罷免。

一開始剛聽到美國最高法院只有九位大法官感覺有點不可思議,這麼少的人員編制卻可以擔負起整個美國法治體系的最後守門角色。後來才理解到,在美國訴訟費用相當高,因此能注重審判的品質,讓大部分的案子可以在地方法院(district court)或透過仲裁(arbitration)解決,其中具有爭議的案子可以到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最高法院一年中審理的案件不會超過100件,會挑選對社會或法治標準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進行審判,其中 馬伯利訴麥迪遜案、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紐約時報訴蘇利文案、凱洛訴新倫敦市案、勞倫斯訴德克薩斯州等。都對美國社會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要進入美國最高法院並不是多困難的事,地理位置就在國會山莊後面,通過安檢就可以進去了,最高法院進行審判時,一般民眾也都可以進去觀看。進入最高法院後,就會看到John Marshall的雕像,這個在美國剛獨立之初,讓美國司法機構能夠獨立運作,的重要人物。

美國的大法官位高權重,一般人多還是尊重司法,不過只憑著九人就做出一個個重大的決定,當然也少不了眾人的揶揄。

不過,美國的民主制度已經運轉多年,民主會被濫用的的情況也早就被討論,因此,司法及其他領域的專業意見在這個時候就顯得隔外珍貴。

最高法院非常貼心,裡面還設了禮品部...想買法庭用的搥子,回去裝裝樣子,也是沒問題的。

後記
在美國聽了不少課,發現許多教授都喜歡拿漫畫來當做講授主題的輔助教材,而美國各種主題的嘲諷漫畫還真是豐富。


Reference
圖片說明:
大法官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1755~1835,大法官任期1801~1835) 來源:維基百科

The U.S. Botanic Garden

在華府的國家植物園(The U.S. Botanic Garden),蒐藏了來自世界各地12,000種的植物,滿室的奇花異草,一路香氣紛雜,走在園區中別有一番趣味。

走著走著突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想起了以前看金庸時,當楊過進入絕情谷時,看見身旁都是奇花異草的情境。

對植物的認識不多,每次小說中提到關於植物的敘述,腦中總是亂想一堆張牙舞嘴的怪植物。到過這之後,我想以後再看到這樣的句子,腦中關於奇花異草的想像,會更豐富。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Negotiation


溝通是人與人互動中常見的活動,當然,有時我們也會有需要和自己溝通的時候。在這裡討論溝通的情境主要是在商業模式中。商業上的合作倚賴合約的形式進行合作,在合約成立之前不可避免的有許多溝通的過程。

在成為溝通高手前,最好還是先搞清楚在談判中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分析一下自己的個性在談判中的優缺點,先做好分析才不會進退失據。

關於溝通的課,不知不覺也上過蠻多次的了,不過關於商業談判中的溝通課還是第一次,內容上談溝通的課程討論的議題都蠻像的。

不過一般的溝通課強調的同理心,用將心比心的態度取得雙方的共識,在商業談判中考量的變成賽局理論,也就是要用動態的思維來考量整個談判的過程,我們所採取的每個動作,都會影響到談判的過程,影響對手的決定,因此商業談判的過程像是下棋一般,決定當下棋子要走的那一步時,心中已經預想對手可能的反應,及未來幾手的布局。

談判的過程中,原則上是禁反言(Estoppel),也就是說出去的話就要算數,開出的條件不得反悔,不然會破壞雙方互信的基礎,如同下棋時強調『起手無回大丈夫。』,談判時也同樣強調,因此每一步都必須仔細思考。不過談判過程中,『觀棋不語真君子』就不適用了,一個大型的商業談判,常常牽扯很多層面,以技術授權為例,就可能包含使用領域、方式、授與權利、效果審查、授權金...等議題。所以談判時可能不只是只有一個人負責,可能有一整個團隊來討論這件事。

孫子兵法的中《計篇》說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在談判中也是相同的道理。

後記
這個課程帶了四個有趣的練習1.談判性格的心理測驗、2.房產人員的個案討論、3.買賣電視的實際練習4.無償給予的練習。這四個練習讓課程的結構變得清楚,有趣,有機會可以試帶。

無償給予練習

徵求自願者參與遊戲者兩名(伙伴A、B)。

情境:某位陌生人給了A一千元,A可以自由決定要將這筆錢給B,給B多少錢由A決定,若B不接受,則雙方都得不到任何錢。

條件:過程中不得有溝通行為,必須立刻決定。

可重複進行這個練習比對差異。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Free Performances 365 days a year of Washington(2)

相較起舞台劇去聽音樂演奏會的次數要來的少的多。

主因是我覺得舞台劇遠較演奏會要來的有趣的多,待過DC後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想法。Boys and Girls Clubs of WashingtonAn American Playlist:An Evening of Dance and JazzEastern Music Festival Piano ProgramJazz Envoys..等。不僅好聽,也都很有趣。

另外一件事,現場比看轉播有意思太多了。這點感覺是個愚蠢的領悟,不過由於接觸音樂大部分是轉播,或是遇到不少把演奏的無趣的表演,在心裡上某種程度的遺忘,或是將現場與轉播視為相同,或是覺得轉播取到的鏡頭和收音會比較好,其實都經不起考驗。

人在現場所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和透過轉播聽到音樂的經驗,實際上是兩件不同的事,看起來很像,但實際上有著根本的不同。這樣的體會,與其說是領悟,不如說是回憶起曾經知道的事,只是更加確認而已。

USITC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主要的工作是執行美國現行關稅法337條,排除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包含專利、商 標、著作權等)之商品。

過去國內的廠商因為規模較小,所以不太需要理會ITC在做什麼,不過因為台灣的廠商在美國市場逐漸佔有一席之地後,麻煩也隨之上身。所謂樹大招風,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美國,當外國商品進入時,可能會遇到美國廠商持專利權阻礙產品入口,美國廠商可能透過ITC或是聯邦地方法院(Federal District Court)提出專利侵權訴訟。這兩個法院都有權發出禁制令,禁止商品入口。

有些美國廠商會以禁制令迫使國外廠商支付權利金,當然也有透過禁制令直接排除對手進入市場的可能。

訴訟大都不是好事,不過好像人會生病,有時候一場大病過後,有人一病不起,但也有人在與疾病的對抗過程中,獲得抗體,再也不懼怕相同的病症。訴訟也是如此,不需要過度慌張,但切記不要延誤就醫。

到ITC參訪,進入那棟在DC起來並不起眼的房子,但戒備森嚴,全身檢查是免不了的,還要壓護照。進入後,就是一個小法庭,坐在裡面,空調溫度調的低,現場的氣氛更低。

法庭,就是戰場,不總是代表正義,是現代商場上的必爭之地。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Mount Vernon 華盛頓故居

與英軍對抗13年的獨立戰爭結束後,華盛頓將兵權交給國會,沒有想當國王的野心,使美國在戰後有立即修養生息的空間,避免權力的劃分對國家造成傷害,對美國後來的發展影響很大。四年後,他被選為第一屆美國總統,任職兩屆,八年後卸下職位回到Mount Vernon 陪老婆小孩。

來美國前對華盛頓的認識只知道他小時候砍過櫻桃樹,到了DC關於美國的知識和傳說在耳濡目染中漸漸的累積,到了Mount Vernon 時也會心想莊園底下那個閑少有人進入的地下室,是不是真的有通往國家寶藏的道路,看似平凡的莊園其實悄悄置入了密碼。這些想像都沒有成真,不過Mount Vernon 一行倒是的對美國建國史,還有華勝頓的生平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雖然是個看起來平凡的18世紀莊園,不過在美國只要是18世紀的建築就能算上古蹟,而且這個地方還是美國國父的故居,因此關於美國的建國史還有華盛頓的生平介紹的都相當的清楚,會得到這些資訊本在想像之中,不過意外的是,在Mount Vernon裡對和美國史相關的介紹,還真有『國家元首』級的規格,比方說在劇院中介紹獨立戰爭時,使用兩個畫面,上方是當時的戰況,下方為雙方的動態戰略位置圖,而進行到作戰情境時,形容美軍划船渡河時,在霧中找到出路,底下就噴出乾冰,進行到與英軍火力對決時,劇院上方的紅色投射燈會不斷搖晃移動,坐的椅子也會開始震動,雖然人在現場時覺得還蠻好笑,不過想讓觀眾感受戰爭激烈的誠意十足。

英美交戰時間拖的很長,在冬天時白雪降下,對奮力抗戰的美軍更是考驗,這個時候劇院居然真的飄下了人造雪...這一戰換來美國獨立,開展了後來的美國盛世

Mount Vernon 的美國建國史導覽實在豐富,論品質比起DC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也沒有多遜色。

到Mount Vernon 山水風光、田園故居、建國歷史、陳年古物..等都看的到,自己覺得最有趣的,華盛頓在這裡建了一個可以自己自足小世界,有田地、畜牧場、果園、造鐵室、紡織...等,共用了三百多僕人,來維持這個莊園的運作。來向他求教的客人也絡繹不絕。

雖然不出世,但仍持續影響美國的發展。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同行的朋友有不少在專利事務所裡服務,當中有些就是在美國念專利相關的學位,對他們來說美國專利商標局(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就是這個領域裡的聖地。

在專利的領域中,申請到的專利是屬地主義,亦即在台灣申請,其效力範圍就在台灣,而台灣最大的貿易市場,不外乎美、日、中、歐。而在美國取得的專利,在市場上也會有指標性地位。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美國,在科技技術的許多領域都領先其他國家,而這實在不得不佩服當初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在建國後制定憲法時就將專利的概念引入,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中明訂:「國會有權藉特定期限的獨占 權,保障著作人及發明人之著作及發現,以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US Constitution, Article 1, Section 8, Clause 8-"Congress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useful arts, by securing for limited times to authors and inventors 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ir respective writings and siscoveries.")

因此,在美國,關於專利的討論,其規格是被拉高到憲法的層級來討論。最早的專利法制定於1790年,專利法詳載獲准利之標的和要件,也規定專利商標局(USPTO)執行有關專利審核事宜及其相關法規。而國會也會根據專利在市場遇到的問題,做法制上的調整。

美國的專利商標局存放了許多有趣的發明,可以看到現在常用的工具最早的原型,比方說個人電腦、手機...等,走在其中處處是驚奇,另外,還特別製作了商品與仿冒品的專櫃,有些還真的是真假難辨,在場的許多人試著想要分辨,但猜錯的居多。(仿的比真的還像真的)

突然想起以前讀到知識管理的理論,雖然可以理解意思但對實際運作與商業模式卻沒有概念,也不知道怎麼評估知識價值,不過如果用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的生產、製造、銷售,販賣的過程來思考,大概會更容易理解。

photo cited :uspto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以下稱CAFC)看了兩場全院聯席(en banc)的辯論過程。

美國大部分的訴訟案都會在聯邦地方法院(U.S. District Court)解決,在美國訴訟的費用很高,一場專利訴訟下來,平均花費常常從200萬美金開始算起,因此對一個公司來說,面對一場訴訟常常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一戰過後可能獲得市場支持或是被迫離開市場,是絕對嚴肅的大事。

若當事人對地方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選擇上訴,此時就會到CAFC再繼續對問題做釐清。一般上訴會由2~3位法官共同審理,而當CAFC覺得某個案件的判決會對未來的市場造成重大影響時,就會進行全院聯席(en banc)由全院法官共同做出判決。

任何人都可以進去CAFC看法院處理案件的過程,這天去的時候,雖然對案件內容了解不多,但全院12位法官一同入席的場面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比電影還電影。

photo from:http://www.cafc.uscourts.gov/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整部美國史也才兩百多年,發展的過程中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很深。不過美國沒有歐洲國家那些沈重的歷史包袱,吸收了歐洲文明的養份,發展出屬於自己文化。

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裏寫著:「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用來形容美國似乎也是很適合。在這裡一切事物都很新,事物不斷被創造,被命名。

來美國前,聽到不只一個朋友說『美國是個沒有文化的地方。』到了之後,雖然處處看見歐洲的影子,不過感覺美國還是建立了專屬自己的文化,誰能說爵士樂、舞台劇、舞廳、好萊塢、NBA...這些東西不是文化,又或者,科技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也能算美國獨特文化的一部分吧。

一個在美國多年的教授說:『美國因為建國的時間很短,因此每一個重大事件都被慎重的記下。』因此,汽車、忍者龜、愛迪生的燈泡、第一夫人的衣服...都在保留在美國歷史博物館裡,這樣對待歷史的方式除了有趣之外,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吧。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Shear Madness《瘋狂理髮店》

Shear Madness中文翻成《瘋狂理髮店》(Shear Madness – The Hilarious Whodunit) ,敘述一位鋼琴家被剪刀刺殺的故事。

看這部戲只是因為這天晚上有空,剛好遇上,就選來看。

在小型舞台演出感覺很親切,像台北的實驗劇場,故事就在你眼前發生,主角們走來走去,好像生活中你的鄰居。這齣劇的節奏很緊湊,配合上音樂,很容易就融入劇中的情境,不過這齣戲不是那種讓人看看笑笑,看完走人那類的舞台劇。

戲中演出的兇殺案,劇中的警察要觀眾一起協助來找出兇手,這個設定實在很有趣。因為這樣所以嫌疑犯們必須配合還原現場,上半場的戲重演一次,觀眾協助找出破綻,考驗觀察力,也發現有人看戲真的很認真。一問一答讓主角們講出自己的故事,觀眾可以自由想問題問嫌犯,後面還有投票選最可疑的角色,戲中設計這些和觀眾互動的橋段,都很好玩。

這就是小劇場的迷人處,即時性的互動,每場戲都會因為觀眾而有不同的趣味,每場戲都是獨一無二,屬於觀眾與演出者的共同經驗。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好奇心不管好,一下就跑上了外太空。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看占星師、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們怎麼揭開浩瀚星河的神祕面紗,人類是怎麼樣一步一步,飛上天際,離開這個星球。

從一個一個的實驗當中堆疊對世界的理解,凝聚一飛沖天的信心。

只是當人類飛出地球後,眼見望不穿的迷茫無邊宇宙,又起了新的好奇。


相關連結

http://www.nasm.si.edu/
http://www.nga.gov/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Free Performances 365 days a year of Washington(1)





住在DC的 Kennedy Center 附近的人實在是太幸運,這樣一個具國際規格的表演廳居然每天都有免費的表演可以看,每天,是每天啊,而且品質還都在水準以上,實在是...

算了,省去無謂的哀怨,不如趁在這裡的時候多去看幾場比較實在。

這個在表演廳中有一個Millennium Stage提供免費的表驗藝術演出可以看,它的運作的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邀請很多以學生或以業餘音樂愛好人事的藝術團體前來表演,形式上允許的可能相當多,不論是音樂、舞台劇、舞蹈..等。當然,Kennedy Center 本身還是有付費的秀可以看,不過這樣的設計,就給了表演藝術愛好者有更多機會被認識,這當中也結合很多表演藝術的教育在其中。

當人參與在這個活動中時,可以明確的感覺到,他們怎麼重視這個文化,培育這個文化,還有享受在這樣的文化氛圍當中。

順道一提,當天聽的那場爵士樂的演奏會,除了單純的聽音樂之外,也看到主持人利用機會和台下互動,介紹點音樂相關的訊息,還有鼓勵小孩子上來表演。讓我了解,音樂會不是只是單純的音樂交流的聚會,它是可以像讀書會那樣,交換喜好、即興、對話,還有一起參與。我想這是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這場音樂會的原因吧。

有機會也要來設計這樣類型的活動。聽演奏會的時候,心裡一直這樣想。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Say Morning to Potomac River

走到Kennedy Center 的時候看到這個景色,嚇了一跳,這...如果做超級比一比的話,這個景色和布拉格、布達佩斯還有海德堡大概有八成的相似度吧。就說美國很像歐洲吧,或許有一天太閒,真的會找照片出來比一比。



從不同的角度拍起來,美麗的Potomac 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清晨的時候,走到這裡散步,實在是很有休息感。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休息感,在河濱公園看到有人邊拿著啞鈴邊做早操(超強),做完後又立刻跑步。

呼~Good morning

註:美國河流取名很多都是用印第安的語言取名,Potomac也是以印第安語命名。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國慶煙火@DC



話說台灣的國慶煙火都好幾年沒去看了,卻跑來看美國的國慶煙火實在是挺弔詭的一件事,不過既然遇上了,就跑過來看看。

到了現場,看了看人潮還是挺讓人興奮,看煙火這種活動還是適合人多一起看,湊熱鬧型的活動。
看煙火的經驗不少,不過美國國慶時在Lincoln Memorial 看煙火,確實格外過癮。


Washington D.C. 隨走

早起,在Washington D.C. 繞了一下,建立對美國的第一印象。

乾淨、健康、快樂、步調緩慢、現代化、建築華麗、典雅有特色....總的來說,很像歐洲,很像英國,但又不太一樣。它很新,好像那些歐洲的建築師的老靈魂通通被叫過來,參與創造這個城市,然後以他們過往累積的經驗,嶄新的手法,揮別了過去的錯誤,創造了這個都市。

大概是這種感覺,不過有個老問題,總是無法改善:城市的物價。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數位版權

隨著這一兩年電子書成為新的媒體焦點,數位版權 (digital copyright)的重要性也開始被慢慢注意到了。以下整理美國、日本與中國的資料,以方便資料搜尋使用。

美國
  1. U.S. Copyright Office
  2.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 AAP
  3.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美國在台協會資料中心)
  4. 
Us Industry sales statistic
  5. 美國國會圖書館OFFICE OF STRATEGIC INITIATIVES
  6. Royalty Claim

日本
  1. 日本文藝家協會著作管理部
  2. 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
  3. 日本兒童文芸家協會
  4. 日本腳本家連盟(電視劇專業作家也可加入)
  5. 日本協同組合作家協會(主要是電影、舞台作家)
中國
  1.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路標


人生固然很多時候很有趣,但總有些時候覺得就這麼離開會不會比較輕鬆。

一個朋友說他住的的地方有一個女孩子想跳樓,在要爬上陽台時被抱了下來,抱她下來的人讓她看了《死亡預告》的《路標》這首歌的MV,讓她再想一想。

女孩大哭之後,平息了下來。

故事聽起來很扯,不過人生常常就是如此,很多事想起來不可能,卻這麼理直氣壯的發生了。聽這件事的時候,呼吸變得緩慢,胸口變得沈重,朋友邊說我邊想著,如果是我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做。我沒看過《死亡預告》也沒聽過《路標》這首歌,大概也沒有這種創意,臨時想出一首歌,打消對方的自殺念頭。

說個笑話嗎?

『小姐妳等一下,我跟妳說個笑話,有一天綠豆不小心從101大樓掉下去。』『妳猜怎了?』

『他變成紅豆了』『哈哈哈...很好笑吧...這世界還是很有趣的。快打消跳樓的念頭吧。』

這樣的話如果不是遭到對方的白眼,大概就是讓對方覺得生無可戀,這世界真是天殺的寒冷。

不過如果不是那種決心遠離這個世界,邊助跑邊加速度在高樓上不回頭的跳出去,應該都還有將人留下的可能吧。

好像我們深山的叢林裡迷了三天三夜的路,在氣空力盡,不知所措時,無奈的喊著『媽的,到底是哪個白痴把路標給移掉了。』

在這樣萬念俱灰、不知所云的時候。心裡不免還是會暗暗期待著『天啊!來個誰把我帶離這個鬼地方吧!』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車站

喜歡拍車站裡的畫面,尤其是火車進站時的那一刻。

如果不是小時候聽太多《車站》(歌聲自動在大腦播放,火車已經到車站阮的心頭漸漸重..)的影響,那大概就是後來看到《小王子》裡那個負責轉換火車方向的鐵道員的關係,小王子看著來來往往的火車,於是問起看守人「他們不滿足於他們所在的地方?」。 「從來沒有人安於自己的地方。」鐵道員回答。當時覺得鐵道員實在太帥氣了。而在朱自清的《背影》裡,老先生在月台爬上爬下的,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違反安全規定的問題,不過也是挺感人。

仔細想想,很多經典的故事都和車站有關,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是,《東京愛情故事》結尾,在四國愛媛線的梅津寺車站,莉香跟完治說4點48分以前來的話就合好,卻搭了前一班4點33分的電車離開,只在月台欄杆上綁了一條白手帕。留下了一聲嘆息。後來好像很多人都喜歡在那個車站綁上白手帕。

《我的野蠻女友》裡男主角在車站裡遇上了酒醉不醒的女主角,電影結尾兩人在鄉下的一個車站約好兩年後在碰面,女主角先上火車男主角搭下一班列車,後來女主角反悔跳下車,不過男主角卻跳上車,兩人就這麼分開,也夠殘念的了。當然,還有很多故事都和車站有關...

除了搭車的用途,車站就變成這麼一個特別的地方,離開和重逢發生,悲歡離合固定上演,是送行人與離開者的舞台。當然機場也有這種特性,不過還是喜歡車站多些,在小車站的分離,似乎某種程度的保留了過去時光的那種單純簡單的記憶,那樣感傷的是淡淡的,看著火車緩緩離去,心裡暗暗的相信,終有一天還是能再見的。

相較而言,機場似乎過於現代化、過於明亮,過於光鮮亮麗而不帶情感,當飛機起飛,別離的感覺總是更為強烈,有一種「今朝一別後,生死兩茫茫」的感覺,好像離開的人再也不回來似的,當飛機沒入雲中,對遠去的人的回憶也跟著模糊,不確定了起來,儘管你可能只是送人從台灣飛香港。

這樣的感覺當然帶有很多個人的偏執與偏見,無所謂對錯。

拍下火車進站的畫面,可能只是潛意識作祟,單純想留住那一瞬間,和別離對抗一下罷了。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技術鑑價

先前談過無形資產鑑價的概念,這裡在細談一下關於技術鑑價時會影響價格判定的一些問題。

一個技術能創造多少價值,常常和技術本身無關,意思是說不是這個技術越艱深,價格就越高。不同的狀況,同一個技術的價格落差會有很大的不同,如下所示:



1.對象:買方與賣方的關係,關係好的買方和議價力高的買方可以取到較好的價格。

2.時間:什麼時候決定要賣,若此時買方正苦於技術瓶頸或官司訴訟,賣方正可漫天喊價;反之,若賣方正面臨資金運轉問題,則原本1000萬的價格也有可能以100萬賣出。

3.地點:每個地方的文化或社會面對的問題不同,對技術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比方說,一個強力的濾水器,在中國可能可以賣的很好,但在瑞士需求可能就沒這麼高,因為他們的水質本身就很好;在杜拜缺的是水而不是濾水器;非洲可能有需求,但是付不出錢,這些都會影響價格。

4.以上情況加總

這幾點是從較廣的角度來看技術鑑價這件事,若是關注技術本身會發現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前面的文章提過,技術本身的價值建立在許多假設之上,而很容易衍生許多相對應的問題。例如

  • 價值容易決定在技術持有者身上
  • 缺乏相關資訊去比較所得利益
  • 難以預估技術推行時會遇到的風險
  • 需要好的商業計畫、實質省查、和市場報告
總的來說,技術鑑價因為容易牽扯一個企業運作的許多層面,常常有許多的協商過程,因此這方面的代理人越來越多,不過各領域技術對一般人沒有背景的人,常常有很強的進入障礙,因此即使要選擇代理人做公正第三方協助判斷,也要仔細做篩選,才不會影響自身利益。

Reference:
image :http://www.picitup.com/picitup/index.jsp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結婚、結昏、辦桌》那...有長大一點了嗎?

超過十年的等待,終於看到這齣戲...倒不是因為這部戲的名氣或是當時錯過了看戲的時間,畢竟那時候也還沒開始看戲的興趣。

人長大了好處不多,不過有些心情開始可以體會,比方說年輕時經歷過的事,過了五年、十年,再回頭看,那個經驗可能會不斷變化,有些變得更美麗,有些變得不堪,當然也有變得亂七八糟,五味雜陳不知該怎麼說起的。

跟這部戲有挺特別的緣份。

17歲的時候,在救國團服務員訓練到了第一次進階服務員訓練,兩天一夜的訓練中最後要有小組成果發表。受訓的成員有老資格的服務員,也有像我這樣的菜鳥服務員。既然菜,談活動設計時就先聽別人想法,再發表意見(當然有很多跟我一樣菜的沒這樣做),很幸運我們小組有一名學姊,她帶了一個舞台劇的CD ,我們做了一些發想,然後就設計了一個15分鐘的小歌舞劇,順利的過了這一關。這張CD就是當年《結婚、結婚、辦桌》的原聲帶。

後來在另一次的活動準備中,另一個很喜歡舞台劇的朋友給了我這張CD(大概是因為他看著我一直對CD流口水),總之這齣劇我一直沒看到,但這張專輯的音樂實在已經聽得熟透了。有好一陣子書桌前總是不斷撥著這張專輯裡的音樂,在腦中也不知已經編過幾種音樂劇的不同形式。後來在不同的活動中也使用過這些歌。

所以當天看戲時,音樂一放我立刻就能跟著唱,不過上演的劇情跟我所曾經想過的所有版本,完全不一樣。隨著《長大一點點》、《燒酒歌》、《寶貝寶貝不要哭》...等一首一首出現,我也不自覺跟著把曾經在腦中想過的影像拿出來比對,這是很有趣的心情。

看戲,在人生的每一個時期看,似乎都會有不同的體驗。若是以前在社團時一定是最期待歡樂的《燒酒歌》《辦桌快樂多》和充滿溫暖的《長大一點點》這種耖熱氣氛的high歌,看每一支舞怎麼編,人員的進退場,場景的設計這些東西。不過,現在聽到《寶貝寶貝不要哭》與其他的慢歌、心裡多了感觸與感動,也更能感受到背後那個不捨與祝福的心情。

寶貝寶貝不要哭 眼淚是珍珠 哭多將來會命苦 賭博會賭輸  
寶貝寶貝不要哭 眼淚是珍珠 哭多將來會命苦 嫁給大老粗  
寶貝寶貝不要哭 眼淚是珍珠 努力用功去讀書 嫁一個好丈夫-《寶貝寶貝不要哭》

17歲時,結婚這件事對我來說還很遙遠,可以從一個看熱鬧的角度在旁邊尋開心,隨著時間過去,結婚還沒變成現在式,不過接近、疑慮、錯過、拒絕...這些心情也從沒少過。辦桌的紅桌坐多了,看到順利結婚往下一站走去的也多了;當然趕進度沒多久又離婚也有;苦惱著當初昏了頭也有;在門外觀望的自然也不少;噢~還有正積極或消極找伴一起準備衝進去的,畢竟這是一個限定兩人一起才允許通過的大門。

結婚?那我們長得夠大了嗎?

長大是一種微妙的感覺,實在不是某個年紀過後,就可以興高采烈放鞭炮慶祝的。祂是一點一點來到,很多時候讓人覺得戰戰兢兢、徬徨徘徊、苦不堪言,運氣好的時候這樣能換來彌足珍貴的一點"成長",也不知道會是"成長的喜悅"或是"成長的淚水",很多的時候我們沒得選擇,只是看遇到什麼罷了。

說來弔詭,隨著長大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不論是物質或是知識,卻常常覺得更加貧乏與無知;原本應該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但不滿意的人總是佔了多數。或許對於長大的過度美好想像,一部分要歸因於幼時的天真浪漫。而它本是憂喜參半,苦樂交錯的。

不過不論我們面對的是悲還是喜,我們還是保留有解釋這一切的權利,好像參加一場馬拉松賽跑,你可怨自己為什麼被逼來參加這場競賽,責怪主辦單位怎麼想出這麼無聊的活動,為什麼休息站這麼少,水永遠不夠喝,終點為什麼這麼遠...一路抱怨到最後。也可以調整呼吸, 一步一步看自己可以跑到什麼程度,感受汗水淋漓的暢快,風吹過身體時的舒爽。

跑得快不見得贏,因為等在終點的,未必是他想要的。跑的慢的可能看夠了周遭的景致,而心滿意足。那個狠狠跌一跤的,可能撿到鈔票;不小心跑錯方向的,可能發現捷徑。說不得準。

長大了,可能就是有一天,突然了解那個"說不得準"背後的含意。開始不在別人安排好的競賽裡尋找自己的價值,產生了屬於自己面對事物的態度,分辨什麼是自己要的,什麼不是。而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規則和遊戲,讓自己安定下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很長,似乎也沒有終點。

那麼,為什麼要結婚?

長大這件事似乎和結婚沒有必然的關係,那麼,為什麼要結婚?或許,就是有一天突然覺得"跟這個人過一輩子,應該會比自己一個人一直過下去要來得好吧。"因為覺得兩個人會比一個人好,所以約定要一起過著比現在更好的生活。或許不是每個結婚的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但在心裡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這樣的美好想像。

結婚,是兩個人決定一起長大。
結婚,是比勾勾手更執著的約定。
結婚,是約好一起走向樂園的入場劵。

是這樣吧?也許有一天我能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長大一點點〉

三歲的時候,我們上幼稚園 一天又一天,我們長大一點點  
六歲的時候,我們去上小學 揹著新書包,我們長大一點點

哦一天又一天,我們長大一點點
哦一年又一年,我們長大一點點

直到有一天,直到有一天,心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難道這就是戀愛的感覺  為什麼我會特別喜歡一個男(女)生 呀呀呀呀~

我們談第一次戀愛,然後又失戀 就在戀愛和失戀之間 ,我們長大一點點
十八歲的時候,我們高中畢業  面對著未來,我們不知所措  
我們高中畢業,有人踏入社會 有人進入大學,有人出國留學  
有人打著領帶,有人穿上高跟鞋
 
今天我們結婚,妳(你)問我結婚的感覺 ,我只能說我們真的長大了一點點
從今以後,妳對我溫柔一點點 一天一點點關心,一點點珍惜,一點點
你對我包容一點點,疼愛一點點 體諒一點點,尊重一點點
從今以後,溫柔一點點,疼愛一點點 付出多一點點,責任多一點點
 
一點一點一點一點,一點一點一點一點 一點一點,我們長大一點點
一天一天一天一天,一天一天一天一天 一天一天,我們老一點點
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一年 而我們老一點點,老一點點

我們可以告訴我們的小孩,我們長大的經驗
一天又一天,我們長大一點點
一年又一年,我們長大一點點
今天我們結婚,妳問我結婚的感覺, 我只能說,從今以後,我陪著你(妳)
我們一起長大一點點   啦~

引用
歌曲以及圖片出自【結婚!結昏?辦桌】官網及google image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無形資產鑑價 (INTANGIBLE ASSET)

當知識變成經濟時,我們要怎麼衡量個別知識的價值,專利值多少錢、商標背後的商機、著作權智慧財產...。無形資產鑑價 (INTANGIBLE ASSET)就是因應這個新經濟運作而生的新學門。

要同意知識的價值似乎不難理解,例如擁有專利就可以排除其他沒有專利的人在這個特定領域;一個打上:LV 包包就是能名正言順的賣出比一般包包貴不只一倍的價格;擁有著作權就能擁有文字的出版、重製、改作的權力。

不過若你是無形資產的擁有者想將這樣的資產變現,那你會怎樣估價給你的買家呢?

不同的無形資產有不同的鑑價方法,而同一個無形資產用不同的角度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價格。這點和有形資產相當不同,以房地產為例,我們可以用交通便例性、坪數、格局等等條件來得出一個價位,不同的估價師,相差可能不會很大。但無形資產就不同,以專利為例,懂得該領域技術的人,知道如何使用專利對外主張權力,收取權利金,也可以用專利限制對手進入該商業領域,此時專利的價格就會相當高,反之若不了解技術細節,與應用範圍,對購買人來說就毫無價值,還要支付專利的維護費,變成負債。

因此不同估價師所估出價格的高低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關鍵的差別往往是這中間有許多的假設。例如假設你購買了這項專利,你就可以逼退你的競爭對手,取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擁有繼續發展這個技術的主導性,成為該領域的龍頭企業....所以你要支付這麼多錢,要證明這些假設是對的往往就必須找出許多市場訊息,資料來證明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

要準確估出價格當然很難,因為這中間實在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如市場與行銷、研發與生產、財務、組織、政策與法律等等。

這個學門很新,很多理論還需要實務上的驗證,但在台灣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2010新公布的產創條例第十三條:為協助企業呈現無形資產價值,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邀集產、官、學、代表辦理下列事項:一、訂定評價服務基準。二、建立評價資料庫。三、培訓評價人員。建立評價示範案例。五、辦理評價推廣應用活動。

未來發展值得期待,至於這個產業會如何發展,就看市場機制的選擇了。

Bibliography

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 http://www.tedr.org.tw/abountt.asp?myjj=1&myid=6&myid1=138
http://woodywoodypecker.wordpress.com/2009/06/04/week-12/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國際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 technology transfer )簡單來說就是技術擁有者與需求者之間透過契約簽訂的方法。而技轉對象當然不會來自一般市場上看到已經在使用的技術,這些公司當然不會技轉自己手上的技術來增加自己的競爭者。

大部分的技術轉移都來自於大學或研究室,另外某些公司在商業考量後不考慮實施的區域(如只考慮在中國而不在台灣使用)這時候就有機會做技轉合作。

在台灣技術移轉大部分是對外而非對內,因為國內能得到的技轉金比起國外要來得低的多,通常申請在美國的專利後做技術移轉的效果最大。因此研究這個領域的人免不了要鑽研英文的契約簽訂。

合約簽訂要項
技轉的過程中合約的簽訂是用來控制風險,維護雙方利益,合約的簽訂原則上不得違反當地法律,不過內容如何一切全看當事人如何約定,以後有任何糾紛大部分也是以合約內容來決定雙方責任。要注意的地方很多:稅金、給付金額利率、查核權力及支付稽核費用金額、合約終止條件、應履行義務(warranties and representation)、侵權問題協定、權力限制(limitation of liability)、最優惠條款(most favored terms)、一般規定(general provisions)等。

專屬授權(Exclusive License
主要可以約定兩個要項:
1.約定時間、地點、產業別:限定特定時間、地點或特別產業時,授權人可以享有專屬授權
2.使用權限定:僅專屬授權人可以使用,連權利人也不能使用

若技轉單位為研究中心時,研究者可能會想繼續發展該技術,此時會先技術專屬授權出去,再要求被授權者給一個受限制授權回來,讓研究者可以繼續研究。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繞來繞去,因為被授權方都希望拿到專屬授權,這樣對自己的保障最大;而授權方也希望以專屬授權的價格賣出去,因為這樣價格比較好。

幾個有趣的契約英文名詞註記
自動延長(Renewal):不待命令、約定,自動延長合約時效,如簽訂一年自動延長一年。在某些機構因為單位規定只能簽訂某些年限的合約,不過為了合作方便就可能做這樣的訂定,避開單位限制。如限定四年但想簽訂五年,即可簽訂四年renewal 一年約。

不可抗力:英文契約中有兩個寫法 Act of God 和 Force Majeure ,不過在契約中使用Act of God 會被當成法律界的菜鳥鄙視,要用Force Majeure 這個法語過來的詞,理由嘛,大概是法律用語討厭白話文的關係。

Translation 語言版本:契約有兩種語言版本,當發生問題時,要約定第一語言版本。

N0n-Waiver:沒有要求或聲明的權力不代表放棄,只是暫時沒有想到,我先保留,以後想到還是要加上去的。

Arbitration 仲裁:發生問題不要急著上法院對決,小問題可以透過仲裁解決問題。好處有三:1.留情面 2.快 (6-9月)3. 便宜

後記
防呆宣言:純做筆記用,不詳實處在所難免,問題找上門時,網路搜尋參考資料人之常情,單若想光靠這樣省下諮詢律師費用,慎防過於天真,古言『訟即兇』,馬虎不得。

Bibliography
http://tw.myblog.yahoo.com/dickatislaw/article?mid=332&prev=333&l=a&fid=15
http://pcm.tipo.gov.tw/PCM/learning/learn03_01.asp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技術的甄選與商品化評估


"知識經濟"是21世紀,經濟運作的一大特色,有別於以勞力密集、土地密集的經濟發展模式,知識經濟強調知識以科學、技術、服務、產品等形式出現。以上圖的例子來說,一個elearning的概念,從硬體設計到數位課程設計,無一不牽扯到產品與服務的關係,帶出不同的商業機會。

而回到技術的甄選與商品化評估這個問題,當你握有技術與潛在市場時,通常你會需要求雨者(rainmaker)的支持。

此時的重點就在技術人員有沒有能力做精準的表達(通常要技術人員用一般人能懂語言做溝通就是很大的挑戰),以取得投資者支持,讓技術有商品化的機會。

這時候要陳述的事情很多,包括市場研究、技術分析、風險評估、預算規劃、商業包裝...這些訊息的準備都是為了達成雙方有良好的溝通基礎,做準確的技術選擇與商品化考量。

若是一切順利就可以到討論投資條款清單(term sheet of equity investment,term sheet) 的階段,一步步讓實驗室中的想法化為現實。

footnote:
rainmaker: is the one who make the thing happen (achieve milestone,build value for the company,etc)

參考資料
http://icvl.eu/files/intel.jpg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實質審查 Due Diligence


Due Diligence is a term used for a number of concepts involving either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vestigation of a business or person prior to signing of a contract, or the performance of an act with a certain standard of care._wikipedia
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用在很多地方,不過大多使用在投資者在評估新創公司時所做的動作(併購時也會使用),主要就是要從各方面去了解新創公司過去的作為及現在的情況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這個動作當然很重要,畢竟簽約之後這公司的一切投資公司就都要概括承受。要投入的資金與人力也是不在話下。

美國一位著名風險投資家曾說過:
"風險企業邀人投資或加盟,就像向離過婚(很多次)的女人求婚,而不像和女孩子初戀。所以雙方都各有打算,僅靠空口許諾是無濟於事"
意思就是不是一句"trust me"就能隨便打發過去的意思。

要看的內容主要有:目標企業之產業研究、企業所有者、歷史沿革、人力資源、營銷與銷售、研究與開發、 生產與服務、採購、法律與監管、財務與會計、稅收、管理資訊系統等。

基本上就是什麼都要看,只是依據不同公司的類型,以及合作方式而有所不同。

這個過程並不陌生,規模小的就像以前當社長時參加社團評鑑的陣仗一樣,把社團營運的資料都拿出來,去爭取年度預算,當然也跟學校準備升格時,要求各部會拿出運作績效出來給教育部評鑑團隊審查類似,都是一個『我很好,請投資我。』的流程。

沒有一次不人仰馬翻的....慘的是還不一定通過。

Reference
http://www.duediligencedataroom.com/
photo form http://www.duediligencedataroom.com/Images/Ladder.jpg

金錢的流動-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個下午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
太陽高掛,街道無人, 時機歹歹,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靠信用度日。
這天,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正開車通過鎮上。他在一家汽車旅館前停車,進去後,拿出一張 1000 元鈔票放在櫃台,說他想先看看樓上的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就在該名先生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 1000 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付了他欠的錢。
屠夫有了 1000 元,橫過馬路付清了欠豬農的錢。 豬農拿了 1000 元,奔向飼料和燃料供應商,也付清了他欠的錢。那個在農會做事的老兄,拿到 1000 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有了 1000 元,這名妓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間錢。旅館店主把這 1000 元放到櫃檯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
此時這位旅客下樓來,拿起 1000 元鈔票,聲稱客房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回,塞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表面看起來,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任何東西。 但是現在全鎮的
債務都清了,而且以更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

資料來源:網路
這是經濟學上一個增加GDP,卻對提昇整體社會實際競爭力無益的典型例子。
以前曾經聽友人小天才跟我說過這種例子,亦即金錢只是單純的流動可是卻發揮了比想像中更高的價值。金錢的設計原本只是人們用來交換服務的兌換工具,不過到了後來常常變成衡量慾望的工具,擁有過多金錢在某些人眼裡被視為一種罪惡,因為某種角度來說這樣的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資源及服務,也阻絕了資源與服務充分分配到大部分身上的可能性。
不過金錢本身當然無關善惡,做善的流動,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快樂,另一個方向最後當然就是共同承擔。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十七歲時的天空


大概是十六歲還是十七歲的時候吧,很喜歡凱西。

是那種自由還有隨性的風格,還有偶而強說愁的說一點對人生對未來的想法的模樣,勾勒出我們對青春的想像

十年過去,凱西沒有變,還是保持他的 life style

但我們不知不覺遠離了那個時空,拿起公事包放下那些不著邊際的夢想

持續苦悶,但少了個性

不過有一個夠深刻的青春總還是好的,這一天偶然想起了"我們都盡了力。只是有時候盡了力,還是很糟⋯⋯⋯"這個在凱西筆記本裡的句子。

那一個瞬間,過去變得很近,當下的苦悶遠離,寫在筆記本裡面的故事打開,很多以前在乎的人事物,在眼前晃了一下,好像在提醒現在遇到的事,接下來也是要寫進故事中,不要多加心煩。

筆記本中夾了一張凱西的書籤上面寫著:『我說了好多,可我並不期待什麼。我只能做我該做。』那時候也確實是這樣的吧,喜歡發表意見,跟不同的人討論想法。

現在已經沒這麼愛說了,希望能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只是也常常質疑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

持續看著筆記裡的句子,裡面寫著"撐下去喔。你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你。"


那實在是一個單純而美好的年代。


凱西語錄
●有時候。你等的不是事情,機會,或者誰;你等的是時間。等時間,讓自己改變。
●過幾年,也許,也許會後悔。但現在,我相信,醬最好!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平靜的流了一些淚,其實我已經難過得快要崩潰。
●我怕;是因為擔心自己不夠好。
●痛;這種東西。你越是在意,他就越是痛給你受。
●有時候不是你拋棄誰,或者是誰背叛了你,而是時候到了;自然分離。
●有一天我會習慣。我會忘記。
●我們都盡了力。只是有時候盡了力,還是很糟⋯⋯⋯
●撐下去喔。你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你。
資料來源:網路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BBS the Documentary BBS 的紀錄片

許多人對於那些曾經伴隨過他們渡過某段人生的器物,不知不覺投注許多感情,即使隨著時間的過去,那些東西已經被淘汰,或是失去使用的理由,但人們還是會想保留著這些東西,作為標示某段特定時間的註記,或是用來證明人們存在的依據。

博物館當然是個好例子,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人收購老唱片、老器具,或是某些瘋狂的蘋果迷蒐集一代代的apple電腦,樂此不疲。儘管這些東西早就算不上實用,更別說蒐集這些東西要花上的時間精力有多高。不過人似乎就是這樣的,我們需要這些看的見摸得到的東西,來提醒我們關於過去的事,誰教人的記憶是這麼的有限

當然托現今資訊科技的福,多媒體當然也是一個儲存過去的好方法,這部記錄片導演 Jason Scott,用記錄片的方式記錄了BBS發展。BBS是早在現在我們所使用用網頁瀏覽一個個網站這種方式之前存在的上網方式,因為當時的連線頻寬與技術尚未成熟,因此主要以文字來呈現,目前全世界還繼續使用的不多,不過台灣的ppt和日本的2ch都還是相當具有人氣。

這位導演應該是個老技客(geek)吧,感覺對bbs很有感情,不是只談bbs歷史,還讓很多當時的使用電腦出現,看看那些巨大的IC晶片,絕種多時的軟碟機,這些東西伴隨過多少人的青春歲月,給多少人美麗的科技夢,他也訪問以前第一次使用bbs 的成年人的經驗,對當時第一次接觸到bbs的人來說,這當然是很神奇的事情,想像以前的人面對電腦那個黑黑的螢幕,鍵入文字後居然出現回應,那種好像面對外星生物說話的刺激感,沒用的人實在是難以理解。

唉,想當初我國小剛學Dos系統,突然有一天到同學家裡,看見他們家的win95 跑IE 用56k數據連上yahoo首頁時,那種驚為天人的感覺,也是以後的人難解的吧。

後記

關於這支紀錄片的資訊,到官方網站http://www.bbsdocumentary.com/ 有豐富的資料。這部片歷時四年完成,共含有三張 DVD,八段影片,長5.5小時,另外還附上了80分鐘的額外鏡頭,而這些內容全部都有字幕;除此之外,這份紀錄片還有導演講解音軌、數千張照片、 額外的訪談錄音跟相關的演說。 這些內容均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0 版授權。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英語聽力練習資源

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有豐富的聽力英語練習資源,網頁介面的設計蠻不錯,簡單又有依據難度做分類,而且下載檔案不需要加入會員,取得資源十分方便。

另外,在iTune 上的 Podcast 資源實在很多,選英文的來聽就是練習英語聽力的好資源了。不過資源多不代表錄出的效果都不錯,數量多反而要找到適合的Podcast 反而不容易。

這裡整理目前發現值得推薦的Podcast:

ESL Pod :題材豐富,而且主講者感覺上教學經驗應該蠻豐富的,語速控制的很好,不會過快對剛練聽力的人造成壓力,口吻也還蠻幽默的。固定會有Podcast的材料更新,台灣似乎也有不少在訂閱這個Podcast了。


補充
elanguages(南安的英語學習資源)
http://www.elanguages.ac.uk/arriveuk/index.html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亞庫班公寓 Imarat Yaqubian (The Yacoubian Building)


亞庫班公寓 Imarat Yaqubian (The Yacoubian Building) By 亞 拉.阿斯萬尼 Alan Al Aswany, 呂 玉禪 (Translator)

梅蘭維爾Herman Melville)在「雷德本」(Redburn)中說:「在某種意 義下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旅遊指南

果真是如此亞庫班公寓某種程度上也帶我走了一趟埃及,感受那裏的風土人情,好像自己旅行到了埃及,住在間叫亞庫班公寓的青年旅館,然後和當地的人交談,聽著他們的故事,過了一下他們的生活。

不過,這個過程中交錯著皮雅芙的音樂,好像在這一切上又鋪了一層薄膜,看起來變得遙遠,像曲子裡的故事。人物的悲喜化在歌聲散發出迷人魔力,被吸引進去。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Pixar university 皮克斯的魔法學園

皮克斯的員工的教育訓練中心[1],除了跟組織相關的課程之外,還有從技術面的訓練到完整的完整的影片製作、繪畫、雕塑、創意寫作等各式課程,總課程數超過110門。真是設計者的霍格華茲。
在引導設計團隊進行反省時,進行檢討會時,為了能有效進行討論,他們提出了兩個方法:一是,試著改變檢討會的方式(如變換場地、加上有趣的元素刺激討論),二是,請成員列出五個會再繼續做的事,還有五個不該再犯的事。
建立一個具有創意的團隊早就不是只有,文創組織才需要注意的事,或許我們成不了Pixar, 不過學學人家長處永遠會是好方法。

參考資料
資料整理: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學院 林佳琪
http://itriexpress.blogspot.com/2010/03/pixarthinking-outside-mouse.html
延伸閱讀:
pixar university簡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vKmKJLyD4
pixar university 校長專訪
http://www.edutopia.org/randy-nelson-school-to-career-video

Ed Catmull(2008). How Pixar fosters collective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essi Hempel(2003). Pixar university: thinking outside the mouse.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國外數位學習研究單位

elearningThe TLRP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Programme
英國的數位學習研究論壇,這個網站有較多關於實務上的計畫展示,如果看膩理論上的爭辯的話,可以參考這個站找些靈感。

elearningeuropa.info 歐盟的數位學習 

歐洲在數位學習上的投入越來越多,討論的層面也多樣,若是不論技術方面,單以內容來比較,歐洲的數位內容其實很有可看處,對於人與技術的關係上討論也複雜,一方面重視學習效率,一方面也注重對學習者的影響(如社會關係、人際互動、生理變化...)
這個網站的資訊分三大類別(papers、community、directory),讓使用者尋找相關資料.

JISC elevato: 英國新推出針對在資訊科技在學校應用的網站,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提案,提案類型為小型、實用類型的專案,如果被JISC 認為有發展價值,提供£10,000英鎊的補助。

SCHOME SIG report: evidence of games, simulations and virtual worlds changing practice.

NEXT-TELL  :is an Integrated Project (IP) in the ICT challenge of the 7th framework programme of the EC; its main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utational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Physical Computing : A lecture teach Physical Computing at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Nesta: Nesta is the UK's innovatioon foundation.They help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 bring great ideas to life. We do this by providing investments and grants and mobilising research, network and skills.

Learning wiht e's' :from Plymouth university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線上文件分享網站

講義王
http://www.slideking.com/
有很多工研院課程的投影片,系統平台設計的很好,很多文件都夠水準

豆丁網
http://www.docin.com/
中國站台,文件種類繁多

Docstoc.com
免費的線上文件分享網站,也有許多的專業文件在上面。不過,有些文件下載是必須收費。

Scribd
網址:http://www.scribd.com/

特 點:使用了Adobe的Flash Paper技術,可以上傳多種類型的文件檔案(.pdf, .doc, .ppt, .xls, .txt, .odt, .odp 等),直接轉換成Flash檔案,可以線上觀看。


Slideshare

網址:http://www.slideshare.net/


Thinkfree
網址:http://www.thinkfreedocs.com/
支 援上傳的檔案格式有: .doc, .ppt, .xls, .pdf, .rtf, .dot, .pot, .pps, .xlt, .csv, .txt, .hwp

Postyourtest
網址:http://postyourtest.com/
特點:可上傳與查詢到不同學校的考試題目。

Websites That sel academic papers(of Essays, Research Papers, Term Papers, and Speeches )
www.123helpme.com/ 
www.writework.com/
www.universityessays.com/
custom-writing.org/university-essay-writing
www.planetpapers.com/

後記
每個曾經做過的簡報或文件,都能表徵某個主題的知識。至於統一格式的問題,很多時候(至少目前).doc、.ppt 就是最通用的文件格式。做文件之前,先逛逛,先做功課,能讓自己的文件更精采。

參考資料
http://blog.soft.idv.tw/?p=25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遺棄的代價-任天堂角色們的逆襲


PIXELS by PATRICK JEAN.
Uploaded by onemoreprod. - Discover more animation and arts videos.


丟掉舊回憶,要小心被攻擊啊

後記
任天堂的老遊戲...真是遙遠的回憶啊

資料來源
http://www.dailymotion.com/en/channel/creation 這個網站很多動畫都很有意思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Schloss Neuschwanstein 新天鵝堡-世界的禮物?

走到新天鵝堡花了多久,累不累,現在已經想不太起來了。不過當城堡突然出現在眼前時那種的感覺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一種很複雜的心情。

感覺自己突然走進歷史的大舞台裡,隨著舞台燈,場上的景物一個一個出現,每出現一個舞台就變得越大,自己就變得越小,想仔細看清楚,卻又發現每一個視角望出去,都沒有盡頭。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或是未來,自己都不過是小小的一個點罷了。

感到空無,卻又很充實,覺得落寞,但也有喜悅。落寞的是心裡暗暗知道,這麼大的舞台,恐怕不是自己一輩子看的完的;喜悅的是,自己至少有喵到一眼的機會。

想起出國前,一個已經有豐富旅行經驗的大姊跟我說:『當你感受世界的巨大呈現在眼前的時候,不用害怕,要知道那些快樂的、傷心的、完美、不完美的,都是世界的禮物。』

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也有些困惑,就問:『那離別呢?』

『以後你就知道了,不要急。』大姊大概是覺得我很煩,隨便的想打發我。

我心裡還是有困惑,就繼續問『大姊,妳念過那些講出就讓人感覺很厲害的學校,去過這麼多地方,來來回回,現在回歸平凡,妳難道從沒有覺得,這一切,一過去,就遠的讓人看不清,好像從沒有發生過,曾經在乎的覺得有意義的,現在感覺就沒有當初那麼鮮明了。』

大姊說:『小弟,某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所做的事,都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其實都是稍縱即逝的。』

『唯一特別的,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是無可取代的,你所做的事,就是只有你才做的到的。現在、過去、未來,都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這種事,放在心底就可以了。』

是啊,回想一下自己在選擇做某件事的時候,不都常常是因為想知道這件事,如果是自己去做會是怎樣的?一旦有了這樣的好奇心,那面對未知的恐懼還有前進時必然經過的瑣事,一下就變得遙遠起來。

抬頭再看了看新天鵝堡一眼,在這個時間點,身旁跟著的人,空氣裡的味道,周圍的溫度,有一點疲憊的身體,劃過臉頰的冷風,心裡有了收到禮物的感覺。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Logorama -看商標世界中的2012



Logorama from Marc Altshuler - Human Music on Vimeo.

你能認出幾個商標呢?

高度資本化或商業化的國家,企業對品牌符號的運用可說無所不用其極。這點其實多留意媒體的運作大概不難發現,平常我們生活在其中,自己也許就不以為意,大概是因為"反正也沒什麼損失"。

http://vimeo.com/10149605
是沒錯,其實符號的形成,是一種經時間累積成而的文化,例如在中華文化中龍就有帝王及其引申的各種象徵意涵。在西方,看見十字架就能連結到基督精神。簡單的符號,卻能有意在言外的效果,傳遞出多種訊息。換一個方式說,這也是我們大腦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透過訊息與符號來建構這個世界。

而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現代,企業也學到這個方法,透過商標的運作,試著創造出新文化符碼,試著在消費者腦中建立一個有力的印象,進而影響下一次消費過程時的決策行為。 所以嘍,大量的商業標示被創造出來,試著獲得我們的認同,影響我們的價值觀。紛雜的符號不免讓人感到厭煩,不過我們的生活也因為這些商業行為而變得越來越便利。

好與壞倒也不是這篇文章想討論的,每個人會有他自己的論述吧。

不過倒是可以問自己問一個問題,『你有想過自己的生活是被哪些符號所建構起來的嗎?』

後記
在英國時很容易看到這種畫風奇特又充滿諷刺意涵的短片。

基本上,歐洲到處都看的那種諷刺來諷刺去的東西,法國找到機會就嘲笑英國無聊、英國嫌棄波蘭貧窮、波蘭覺得德國冷血、德國看不慣西班牙散漫、西班牙覺得義大利難相處、義大利覺得希臘散漫(大概也只有希臘比他們散漫)...找到機會誰都不會放過酸別人的機會。

不過,有一點歐洲倒是很有共識,那就是『大家都不爽美國。』

出處
http://vimeo.com/10149605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