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前行的氣勢
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但如果免不了要發生,我會大笑去迎接。-《白鯨紀》中的大副史塔巴克斯 (Starbucks)。
過往的淚水,早已成為大海的一部分,海風拂過時還能聞得到那個鹹味。
當風起的時候,就該是揚帆離開的時候。
年輕時在社團裡,相互激勵的精神標語寫道:『既然上了賊船,就要當個成功的海賊。』後來,二十世紀科技界的奇才Jobs說『與其加入海軍,不如成為海盜。』
挑戰自己的可能性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直都是驅動人們航向海洋的動力。選擇確知的道路能得到
前往未知的境遇,有時候除了勇氣之外,更重要的或許還需要一種能對即將發生的事物付諸一笑的態度吧。擁有這樣的態度能展露出前行的氣勢。
遠颺者,需要前行的氣勢。
註:星巴客(Starbucks)的名字即是源自,赫曼.梅維爾在《白鯨記》一書著作中的大副之名 (Starbuck),那位冷靜又愛喝咖啡的大副史塔巴克而命名的。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不求人,處處是教室
雖然學習這件事總是有老師帶比較容易學習,不過好老師難求,出社會後學習時間也難安排,這時候一個好的教學網站就顯得珍貴了。
不過教學性質的網站其實非常多,要找出好的網站或是針對某個主題做廣泛整理,其實都不是容易的事。
-----------------------------
FReeDrumLessons.com爵士鼓也能無師自通
http://www.freedrumlessons.com/drum-lessons/
About.com:Guitar初學者學會吉他的第一步 http://guitar.about.com/
豆芽菜舖 台灣吉他教學網站第一把交椅 http://www.guitarplayer.com.tw
書法教學資料庫發現書法趣味,寫字不再鬼畫符 http://163.20.160.22/~word/
YTowe烹飪影音教學 煮出一手好菜!好太太養成訓練班
http://www.ytower.com.tw/movie/movie.asp
KnittingHelp.com 家政達人養成班之打毛線篇 http://www.knittinghelp.com
KnittingClub 編織站 http://knittingclub.yokolab.com
Studio-Clip 手作雜貨 http://apalog.com/studio-clip_craft/
FashionGuide 影音美容教室 http://video.fashionguide.com.tw/
Instructables 什麼都不奇怪,什麼都能DIY http://www.instructables.com
BicycleTuTor.com 腳踏車維修不求人 http://bicycletutor.com/
文建會藝學網 文化創意產業的入門班 http://learning.cca.gov.tw
摺紙俱樂部 超卡哇依的摺紙網站 http://www.origami-club.com
故宮E學園 欣賞中國古文物之美 http://elearning.npm.gov.tw
微軟OfficeOnline訓練中心 微軟親自指導,文書處理效率加倍
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training/
Google SketchUP教學 想學室內設計?不如先學會3D繪圖!
http://sketchup.google.com
連鎖加盟數位學習網 想開店創業?請先學好經營管理
http://tcf.hilearning.hinet.net/
台大FunLearn 不花錢就有家教 http://www.wretch.cc/blog/FunLearn
不過教學性質的網站其實非常多,要找出好的網站或是針對某個主題做廣泛整理,其實都不是容易的事。
-----------------------------
FReeDrumLessons.com爵士鼓也能無師自通
http://www.freedrumlessons.com/drum-lessons/
About.com:Guitar初學者學會吉他的第一步 http://guitar.about.com/
豆芽菜舖 台灣吉他教學網站第一把交椅 http://www.guitarplayer.com.tw
書法教學資料庫發現書法趣味,寫字不再鬼畫符 http://163.20.160.22/~word/
YTowe烹飪影音教學 煮出一手好菜!好太太養成訓練班
http://www.ytower.com.tw/movie/movie.asp
KnittingHelp.com 家政達人養成班之打毛線篇 http://www.knittinghelp.com
KnittingClub 編織站 http://knittingclub.yokolab.com
Studio-Clip 手作雜貨 http://apalog.com/studio-clip_craft/
FashionGuide 影音美容教室 http://video.fashionguide.com.tw/
Instructables 什麼都不奇怪,什麼都能DIY http://www.instructables.com
BicycleTuTor.com 腳踏車維修不求人 http://bicycletutor.com/
文建會藝學網 文化創意產業的入門班 http://learning.cca.gov.tw
摺紙俱樂部 超卡哇依的摺紙網站 http://www.origami-club.com
故宮E學園 欣賞中國古文物之美 http://elearning.npm.gov.tw
微軟OfficeOnline訓練中心 微軟親自指導,文書處理效率加倍
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training/
Google SketchUP教學 想學室內設計?不如先學會3D繪圖!
http://sketchup.google.com
連鎖加盟數位學習網 想開店創業?請先學好經營管理
http://tcf.hilearning.hinet.net/
台大FunLearn 不花錢就有家教 http://www.wretch.cc/blog/FunLearn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傘下
pic from Zorger |
這場雨 會不會下不完
這一刻 最好能更緩慢
有些話就像 撐不開的傘
明明想靠近對方 卻出現一種阻擋 讓心慌張
你有我 沒有過的嚮往
我才會 一路苦苦追趕
我只有過往 卻沒有遠方
遲遲不放的癡狂 怎會在多年以後 變成這樣
我們在傘下如此執著凝望
愛與割捨來回碰撞
想牽手走不同的方向 是綑綁
我們在傘下準備失去對方
帶著瞭解 微笑和淚光
我會祝福你 傘外的世界 有一片蔚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覺得這樣的故事應該要有更好的主題曲才對啊,事情不該是這樣嗎?
唉,人生中想不清楚的事太多,沒法理解的事太多,怎麼會在多年以後變成這樣?
終究是難以回答的問題。
回憶太漫長,祝福還很遙遠。
如果那場雨一直都沒下不完,或許是不錯的事。
傘外的世界讓淋的人太狼狽了。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一騎當千的勇氣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很豪邁。」~九把刀
好幾年前就聽好友小杰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當成驅動熱血的精神標語,當然他自己也一直都是熱血的代言人,擁有超乎常人的青春期。
不過當時自己還沒看過任何一本九把刀的書。
雖然那時已經在網路上聽過關於這個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很有趣,不過那時候對網路小說已經提不太起興趣看,也就沒有多加注意。
去中國蘭州講課前到好友小天才宿舍住了幾天,想說討論一下到了中國兩個人合帶九天的課程,課程比重應該怎麼怎麼分配,結果那幾天大部分的時間兩個人其實都各自在看自己書,一天下來其實也沒講幾句跟課程相關的話題。
當時我很認份的準備跟團輔相關的資料,排出幾個我比較有把握的內容來當上課主題。小天才是活動界的超級高手,我和他在之前就有過多次合作經驗,講課這種事他十拿九穩, 有些人就是有這樣的天份。所以當下他老神在在,我也不覺得太奇怪,「他只是在聚氣吧。」我心裡想,我沒像他這麼有把握,認命的準備我自己要講的部份。
他看完他手邊那堆小說後,問我說「你看過九把刀的小說嗎?」我回說,「沒有。」之後,他開始介紹九把刀是近來網路小說界最多產量的作家,而且主題涵蓋科幻、武俠、愛情、短篇小說等不同的主題。他推薦了《樓下的房客》、《異夢》、《功夫》...幾本書。我隨手抓了《魔力棒球》來看,很白爛又有趣,小天才接著說「九把刀目前雖然還不夠成熟,不過他正在擴散和整合他小說的世界觀,未來值得期待。」
我當時沒特別的感覺,只記得後來開始討論《魔力棒球》裡面地球代表隊陣容,我們開始無聊學起裡面九把刀小說裡的角色打棒球的情境,還有外星人傻眼的樣子,然後對他們叫囂「地球是很危險的,快回棒球星吧。」或是加入七龍珠的人物改變劇情,想像基紐特攻隊、佛立扎、魔人普烏等外星人用棒球準備征服地球,然後遇到賽亞人組成的地球代表隊會是怎樣,雖然挺智障但玩的很開心。
後來有一段時間常常待在國家圖書館看各類的書籍,有一天下午看了《功夫》後,才覺得這實在是一本超有創意的現代武俠小說,看的非常過癮。
這段時間九把刀人生的戰鬥沒有停過,依然維持固定的產出持續創作。不過倒沒有特別接觸他的作品。 有一次在公司的團隊訓練中,活動中又來了想隊呼這種老梗,我直覺說「我們來想一個簡單又熱血口號吧。」其中一個組員立刻反應說"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當時我覺得我們有一個熱血又可愛的刀迷當組員真不錯,果然後來我們組的熱血加無厘頭硬是震驚全場。
當奪回青春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之後,九把刀已經不需要再證明他是強者了。
這時候再回頭看到這本《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書中匯集了他一路上的點點滴滴,看起來格外有趣。常常我們看一個作家過去的文章覺得特別有感觸,是因為當時他還沒有名氣,還沒有成為Someody和我們一般人一樣只是Nobody。所以,看到那些重要的轉折性事件出現時,是哪些人格特質讓他在那個關口做下了改變歷史的一刻的決定,就變得格外讓人熱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確實也是這樣在實驗自己的想法,不停的戰鬥。世界像是洛克人的戰場,一關接一關的戰鬥,過程中得到夥伴、裝備與敵人的能力一步步變強,一關關打下去,沒在怕的。如果前方有千百個難關等著被突破,那就會有一騎當千的氣勢準備突圍。
人生中有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這股氣勢,最難以言說也是這股發於自身的氣勢,那個進入小宇宙模式的狀態。
九把刀在這本書裡說『我相信人是互相影響的。』 是啊,人真的是相互影響的,不僅如此,事物也都是互相影響的。
有時候就因為這樣的互相影響,而震盪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驚人戰鬥力。
好幾年前就聽好友小杰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當成驅動熱血的精神標語,當然他自己也一直都是熱血的代言人,擁有超乎常人的青春期。
不過當時自己還沒看過任何一本九把刀的書。
雖然那時已經在網路上聽過關於這個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很有趣,不過那時候對網路小說已經提不太起興趣看,也就沒有多加注意。
去中國蘭州講課前到好友小天才宿舍住了幾天,想說討論一下到了中國兩個人合帶九天的課程,課程比重應該怎麼怎麼分配,結果那幾天大部分的時間兩個人其實都各自在看自己書,一天下來其實也沒講幾句跟課程相關的話題。
當時我很認份的準備跟團輔相關的資料,排出幾個我比較有把握的內容來當上課主題。小天才是活動界的超級高手,我和他在之前就有過多次合作經驗,講課這種事他十拿九穩, 有些人就是有這樣的天份。所以當下他老神在在,我也不覺得太奇怪,「他只是在聚氣吧。」我心裡想,我沒像他這麼有把握,認命的準備我自己要講的部份。
他看完他手邊那堆小說後,問我說「你看過九把刀的小說嗎?」我回說,「沒有。」之後,他開始介紹九把刀是近來網路小說界最多產量的作家,而且主題涵蓋科幻、武俠、愛情、短篇小說等不同的主題。他推薦了《樓下的房客》、《異夢》、《功夫》...幾本書。我隨手抓了《魔力棒球》來看,很白爛又有趣,小天才接著說「九把刀目前雖然還不夠成熟,不過他正在擴散和整合他小說的世界觀,未來值得期待。」
我當時沒特別的感覺,只記得後來開始討論《魔力棒球》裡面地球代表隊陣容,我們開始無聊學起裡面九把刀小說裡的角色打棒球的情境,還有外星人傻眼的樣子,然後對他們叫囂「地球是很危險的,快回棒球星吧。」或是加入七龍珠的人物改變劇情,想像基紐特攻隊、佛立扎、魔人普烏等外星人用棒球準備征服地球,然後遇到賽亞人組成的地球代表隊會是怎樣,雖然挺智障但玩的很開心。
後來有一段時間常常待在國家圖書館看各類的書籍,有一天下午看了《功夫》後,才覺得這實在是一本超有創意的現代武俠小說,看的非常過癮。
這段時間九把刀人生的戰鬥沒有停過,依然維持固定的產出持續創作。不過倒沒有特別接觸他的作品。 有一次在公司的團隊訓練中,活動中又來了想隊呼這種老梗,我直覺說「我們來想一個簡單又熱血口號吧。」其中一個組員立刻反應說"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當時我覺得我們有一個熱血又可愛的刀迷當組員真不錯,果然後來我們組的熱血加無厘頭硬是震驚全場。
當奪回青春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之後,九把刀已經不需要再證明他是強者了。
這時候再回頭看到這本《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書中匯集了他一路上的點點滴滴,看起來格外有趣。常常我們看一個作家過去的文章覺得特別有感觸,是因為當時他還沒有名氣,還沒有成為Someody和我們一般人一樣只是Nobody。所以,看到那些重要的轉折性事件出現時,是哪些人格特質讓他在那個關口做下了改變歷史的一刻的決定,就變得格外讓人熱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確實也是這樣在實驗自己的想法,不停的戰鬥。世界像是洛克人的戰場,一關接一關的戰鬥,過程中得到夥伴、裝備與敵人的能力一步步變強,一關關打下去,沒在怕的。如果前方有千百個難關等著被突破,那就會有一騎當千的氣勢準備突圍。
人生中有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這股氣勢,最難以言說也是這股發於自身的氣勢,那個進入小宇宙模式的狀態。
九把刀在這本書裡說『我相信人是互相影響的。』 是啊,人真的是相互影響的,不僅如此,事物也都是互相影響的。
有時候就因為這樣的互相影響,而震盪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驚人戰鬥力。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視覺會議 (Visual Meeting)
對於想找到解決問題的程序或是界定現有問題的人來說,嘗試視覺會議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
要有效率的開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要討論的議題多而與會人數又多的時候,會議中要達成共識就變得更困難。
從學生時代就參與或是主持了不少會議,大部分的時候為了讓會議成員意見充分表達,會議很容易變得冗長,若是一昧追求效率又容易顯得會議主持人的獨斷。每個人主持會議大多會有自己開會的風格與方式,對自己而言有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討論如何有效率的開會書籍與方法很多,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這本書介紹一個我一直很感興趣的開會方法,就是透過圖像來引導會議的進行。這個方法對台灣來說應該還是大部分人很陌生的一個方法,畢竟在求學過程這樣的方法並不常被使用在討論過程中。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這樣的方法,在實際運作了幾次這一類的方法之後發現確實是有趣且有效的方法。視覺會議的方法創造了一種新的互動方式,而這樣的方式能刺激出更多不同面向思考,創造更具整體性的產出。
這本書中提到許多人一開始對這樣的方法會產生的心裡質疑,例如對繪畫的恐懼、對可能產生的結果與效率等等不確定感。以想要嘗試視覺會議的人來說,這本確實是本絕佳的工具書,使用者心態、工具介紹、帶領經驗和個案方面都有清楚的說明。
《視覺會議筆記》
- 視覺會議工具:圖像引導、圖像記錄、素描速記、想像工程、分鏡表、視覺傾聽、團體圖像、圖表、心智圖法、構想圖法、即時設計。
- 議程規劃套件(www.grove.com)
- 視覺會議的效果
- 激發想像力
- 吸引大家熱烈投入
- 使與會者做整體思考
- 促使團體記憶和團隊生產力
- 參與科技(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透過圖像、卡片以及其他許多技巧促進團隊參與的工具。
- IDEO方法卡
- 容格:『沙盤療法』
- 書中案例
- 算豆子實驗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6079&s=3 International Forum of Visual Practitioners Website http://ifvp.org/
- 視覺工作者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Visual Practioners)(http://graphicfacilitation.blogs.com/pages/2006/08/the_internation.html)
- 互動協會(Interaction Associates)
-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s vistual explorer http://www.ccl.org/leadership/index.aspx
- 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e)在《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The Grove 學習中心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廚房,膳食者的樂園
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廚房。
不管它在哪裡、長得什麼樣子,只要是廚房,是製作食物的地方,
我就會覺得很舒服。他最好是機能齊全,而且被使用得很徹底。
那裡有好多潔淨的抹布,白色瓷磚閃閃發亮。
即使是贓兮兮的廚房,我照樣喜歡的要命。
地板上到處散落著果皮菜渣,拖鞋底烏漆抹黑,這些我都不在乎
只要他夠寬敞就好。我愛靠在巨大高聳的冰箱銀色箱門上,
裡面塞滿了似乎可以輕易度過一整個冬天的各色食品。
常常我從沾了一層油漬的瓦斯爐或生鏽的菜刀上突然抬起頭來,
窗外星光寂然。
這個家如今只剩下我,以及廚房;
想想總比只有我自己一個來得好些。
每當我累得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我常會出神想道:
如果死期來臨,我希望在廚房呼出最後一口氣。
不管那裡是一片孤寂寒冷,或是有人陪伴而且溫暖,
我都將無懼地凝視死亡。只要是在廚房就好。
當悲傷達到飽和,連淚水都乾枯的時刻,輕微的睡意浸透全身,
我在兀自發亮的廚房裡鋪上墊被,然後像萊納斯一樣緊緊裹著毛毯睡去。
冰箱馬達聲讓我不會感到全然的孤單,我知道我可以在那裡安度長夜,
迎接黎明。只想在星空下入睡。在曙色中醒來。此外一切都無所謂。
吉本芭娜娜-《キッチン(廚房)
後記
從小對廚房就沒啥特別的情感,大概是心裡總覺得那是老媽的地盤,事實上即使是後來開始有需要自己煮菜,也覺得就是做菜的場所,不會投注特殊的情感。大概也跟自己其實不算是太在乎吃這件事有關。
或許是這樣,看見吉本芭娜娜的《廚房》時才會覺得如此特別吧。小說一開始主角就對廚房表現了這麼濃烈的情感。『也有這樣的小說存在啊。』當時看見書本的第一頁就是這樣的心情。後來,確實遇見了對廚房有濃厚情感的女生,廚藝也十分驚人,詢問了一下,果然吉本芭娜娜的《廚房》是她最喜歡的一本書。後來我看見這個女生就會想到《廚房》,反之亦然。
後來在一次新居時落成被叫去幫忙拍照,看到他們家新完工的廚房,不禁在心裡暗想,對很多喜歡烹煮食物的人來說,這裡,就是他們心中的樂園吧。
也許,能在煩亂困頓的人生中,尋得溫暖與樂趣的所在,就是心中的樂園。
不管它在哪裡、長得什麼樣子,只要是廚房,是製作食物的地方,
我就會覺得很舒服。他最好是機能齊全,而且被使用得很徹底。
那裡有好多潔淨的抹布,白色瓷磚閃閃發亮。
即使是贓兮兮的廚房,我照樣喜歡的要命。
地板上到處散落著果皮菜渣,拖鞋底烏漆抹黑,這些我都不在乎
只要他夠寬敞就好。我愛靠在巨大高聳的冰箱銀色箱門上,
裡面塞滿了似乎可以輕易度過一整個冬天的各色食品。
常常我從沾了一層油漬的瓦斯爐或生鏽的菜刀上突然抬起頭來,
窗外星光寂然。
這個家如今只剩下我,以及廚房;
想想總比只有我自己一個來得好些。
每當我累得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我常會出神想道:
如果死期來臨,我希望在廚房呼出最後一口氣。
不管那裡是一片孤寂寒冷,或是有人陪伴而且溫暖,
我都將無懼地凝視死亡。只要是在廚房就好。
當悲傷達到飽和,連淚水都乾枯的時刻,輕微的睡意浸透全身,
我在兀自發亮的廚房裡鋪上墊被,然後像萊納斯一樣緊緊裹著毛毯睡去。
冰箱馬達聲讓我不會感到全然的孤單,我知道我可以在那裡安度長夜,
迎接黎明。只想在星空下入睡。在曙色中醒來。此外一切都無所謂。
吉本芭娜娜-《キッチン(廚房)
後記
從小對廚房就沒啥特別的情感,大概是心裡總覺得那是老媽的地盤,事實上即使是後來開始有需要自己煮菜,也覺得就是做菜的場所,不會投注特殊的情感。大概也跟自己其實不算是太在乎吃這件事有關。
或許是這樣,看見吉本芭娜娜的《廚房》時才會覺得如此特別吧。小說一開始主角就對廚房表現了這麼濃烈的情感。『也有這樣的小說存在啊。』當時看見書本的第一頁就是這樣的心情。後來,確實遇見了對廚房有濃厚情感的女生,廚藝也十分驚人,詢問了一下,果然吉本芭娜娜的《廚房》是她最喜歡的一本書。後來我看見這個女生就會想到《廚房》,反之亦然。
後來在一次新居時落成被叫去幫忙拍照,看到他們家新完工的廚房,不禁在心裡暗想,對很多喜歡烹煮食物的人來說,這裡,就是他們心中的樂園吧。
也許,能在煩亂困頓的人生中,尋得溫暖與樂趣的所在,就是心中的樂園。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放學後~理直氣壯的青春
發生在青春的校園裡的故事常常比較迷人,連兇殺案讀來都清新許多。似乎青春本身就是理由,做什麼事都理直氣壯的,在出社會久了之後,也還是常常想起那段憑著血氣做事的日子。"你在什麼時候會恨一個人?"
當美麗、純粹、真實的事物被破壞,重視的回憶和夢想被摧毀時,恨意便開始萌發,茲意地蔓延開來...."《放學後》東野圭吾
一個好朋友在回想起年輕時做過的事情後說:『年輕時因為另一個人所做的事,在當時感覺是值得的,現在想起來卻有些不堪。人年輕總是想不清楚,不會為自己打算。』
是啊,人年輕總是想不清楚。不過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大家才能各自經驗到自己特別的青春歲月吧。沒有因為相同的教育而長成相同的罐頭。
《放學後》中的女子高中生也是這樣子的吧,為了值得的人而做了愚蠢的事。『這個動機一點也不莫名其妙啊,老師。』如果有機會,她們大概會為自己這樣辯解吧。雖然無奈,卻能理解。
錯誤,是青春的註腳。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Schrodinger's Cat -現在是怎樣?死的還是活的?
蠻喜歡的一部美國影集Big bang theory 中,有一個情節是女主角Penny 想和男主角之一的 Leonard 由朋友的關係發展成男女關係,可是又擔心和原本是好朋友的 Leonard 在成為男女朋友後,如果兩人不適合當男女朋友,之後不但會失去一個男朋友,更會失去一個好朋友。
Penny 之前交過不少男朋友只是經驗都不好,她想如果是 Leonard 當她男朋友之後就會比較穩定吧。不過這種事沒試過之前都不會知道。Penny 想來想去,不知道該怎麼辦,跑去詢問 Leornard 的好友 Sheldon[1]。
Sheldon 是天才理論物理學家,針對Penny 的問題,他舉了在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Erwin Schrödinger所提出的一個假設性的實驗 Schrodinger's Cat 來說明這個相似的狀況。這個實驗大概的情境是:如果我們在一個箱子中放進一隻貓與一個在一小時之內有50%機會揮發的毒氣瓶。而假設在此實驗中,貓並不會影響到毒氣瓶的揮發。因此在打開箱子之前,貓同時處於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狀態。除非打開箱子,否則我們無得知貓的確切狀況,而一但打開箱子後,我們就會知道貓的狀態,確定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把這個理論用愛情中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和一個人在一起會是好是壞的時候,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詢問再多外部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真實狀況是一個黑盒子,對於裡面的內容好壞我們無法得知,除非我們將箱子打開實際觀察,不然無法確定其狀態。
這個假設性實驗可以用在許多地方,比方說下一次當你的朋友問你,『我最近考慮和一個女生結婚的問題,我們似乎很適合在一起,不過好像真的結婚又會遇上困難,沒辦法走到最後,很苦惱。你有什麼好建議的嗎?』
就可以回答『你有聽過薛丁格的貓嗎?』
後記
這個文章說的實驗過程較為簡單,網路上有完整版的內容,其中有關這個實驗,許多討論都還蠻有趣的。
圖片出處
http://www.broadsheet.ie/2011/03/09/schrodingers-cat-here-comes-the-science/
Penny 之前交過不少男朋友只是經驗都不好,她想如果是 Leonard 當她男朋友之後就會比較穩定吧。不過這種事沒試過之前都不會知道。Penny 想來想去,不知道該怎麼辦,跑去詢問 Leornard 的好友 Sheldon[1]。
Sheldon 是天才理論物理學家,針對Penny 的問題,他舉了在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Erwin Schrödinger所提出的一個假設性的實驗 Schrodinger's Cat 來說明這個相似的狀況。這個實驗大概的情境是:如果我們在一個箱子中放進一隻貓與一個在一小時之內有50%機會揮發的毒氣瓶。而假設在此實驗中,貓並不會影響到毒氣瓶的揮發。因此在打開箱子之前,貓同時處於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狀態。除非打開箱子,否則我們無得知貓的確切狀況,而一但打開箱子後,我們就會知道貓的狀態,確定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把這個理論用愛情中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和一個人在一起會是好是壞的時候,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詢問再多外部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真實狀況是一個黑盒子,對於裡面的內容好壞我們無法得知,除非我們將箱子打開實際觀察,不然無法確定其狀態。
這個假設性實驗可以用在許多地方,比方說下一次當你的朋友問你,『我最近考慮和一個女生結婚的問題,我們似乎很適合在一起,不過好像真的結婚又會遇上困難,沒辦法走到最後,很苦惱。你有什麼好建議的嗎?』
就可以回答『你有聽過薛丁格的貓嗎?』
後記
這個文章說的實驗過程較為簡單,網路上有完整版的內容,其中有關這個實驗,許多討論都還蠻有趣的。
圖片出處
http://www.broadsheet.ie/2011/03/09/schrodingers-cat-here-comes-the-science/
標籤:
the big bang theory,
USA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小氣與大方
penny jar by totalAldo |
其一
一個年紀50多歲的大叔,在市場買魚。
賣魚的婦人的丈夫和大叔是舊識,因此婦人就對大叔說『你難得來一次,這些魚就免費讓你帶回去吧。給孩子加菜。』
大叔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說『這樣不太好意思吧,要不妳算我便宜一點。』
婦人說『這些魚總價大概100元,我算你50元就好了。』
大叔聽了後說:『可以算我30元嗎?』
其二
一個年輕人到市場的雜貨店買東西,他問老闆說『一包塑膠袋多少錢?』
雜貨店老闆年輕時飄泊浪蕩過,在一次談判時失去了左手手臂,現在雖沒有以前壯碩的體格,不過發胖的身形加上體格還是散發出一種不怒而威的感覺。
老闆說:『一包25元。』
年輕人說:『給我三包。』然後掏出100元鈔票。老闆說,『你這樣總共加起來75元,要不就買四包塑膠袋湊整數好了,不用找。』
年輕人拿起一瓶罐裝咖啡。老闆微怒的說『這樣總共95元,哪有人這樣買東西的。』
年輕人將100元鈔票放桌上,微笑說『不用找。』
老闆看了後大笑說:『你這年輕人以後有前途。」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模仿犯
首先的疑問是,我們所看見的,真的是他們原來的面目嗎?
─ 約翰‧W‧小康貝爾《如影隨形》
對推理小說的興趣一向不大,小時候當周遭的女生在看怪盜亞森羅蘋或是福爾摩斯的時候,寧願多看幾本歷史小說也不想拿推理小說來看,覺得這類書好像就是偏向作者在思考怎麼的殺人手法別出心裁,怎樣讓兇手顯得有智慧、冷靜的玩弄警方,最後犯下細微的錯誤,接受制裁,如此而已。
後來不斷拖搞的《金田一》與《名偵探柯南》系列,某種程度也加深了自己這樣的想法。
聽過這本書的推薦已經很多次了,不過看著上下兩巨冊,共1,400多頁的《模仿犯》躺在面前時,心裡像要爬山時,看見巍然的高山,當下不禁想著『要不就下次再來爬吧。』所以每次要從書店拿起來時,東看西看的每每又放了回去。如果不是老妹從圖書館裡借來,有著不得不在限定時間下看完的壓力,大概也不會一口氣把它在一週內看完。
雖然《模仿犯》的中文版推薦者之一賴明珠,在推薦序裡說『作者花了五年的時間書寫,你不能急著三天兩夜看完,太不公平。』不過,這本書一但開始看就不容易停下來,雖然看書速度個人有快有慢,不過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是一致的,看的過程裡,那種被嚇的雙腳發軟,卻又不想停止閱讀,大概是每個讀者共有的閱讀經驗。
《模仿犯》裡提到:『人類要面對事實,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沒有人能面對事實。當然事實只有一個,也的確存在;但對於事實的解釋因人而異,相關人士說法都不相同。大家都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正面。畢竟人們只看他想要看的那一面,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部份。 』不過,《模仿犯》;裡細微的描述每個人物的心境,生活背景,透過宮部美幸絕妙的說故事能力,似乎也一起經歷書中人物的人生。而讀者可以藉由自己在書中所看見的,去試著更進一步去理解真實。也能用這樣的態度去思考我們從媒體裡得到的訊息,思考身邊的人所發生的故事。
透過推理小說的眼光來看平時的生活,能提醒我們在看事物的時候,不僅只看到一件事結果,而是能同時思考,這一件事實背後可能的成因,與構成這件事可能的因素。察覺隱藏在現實背後的真實。這一點是讀推理小說一大樂趣。
而這樣的感覺在《模仿犯》中更是清晰,書中四十三名有名姓有個人生命的人物,交錯在書中出現,整本書的調性,如同一部嚴謹的紀錄片一般,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犯罪事件背後,所被影響人物的生命有了什麼樣的改變。而讀者直到入戲過深之後,才驚覺背後創造出這一切導演的卓然才氣。
在奧罕.帕慕克(Orhab Pamuk)的《黑色之書》中,其中有一段談到關於好的偵探小說的標準。"『唯一值得閱讀的偵探小說,應該是作者自己也不曉得』。只有這樣,書中的人物和角色才不會變成混淆視聽的假線索,操控在一位全知全能的作者手中。藉由反映出現實世界的真人真事,他們在書中的形象才會真實鮮活,而不單是小說家想像力的虛構之物。"
不過,書中也提出另一個觀點的思考。"如果一本小說真的如他所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節,最後必然會因為過於龐雜而完全失控。偵探小說中的細節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顯是為了最後的破案做伏筆。"
如果用這兩個標準來衡量一部小說,《模仿犯》應該是兼具了這兩項標準,既具有現實世界中真人真事的鮮活樣貌,滿佈了各是各樣細節,但又不致失控。
一部小說要達到這樣標準實屬不易,必然花費作者許多的時間與苦心。在《模仿犯》的序中,提到宮部美幸說『對我來說,做一件工作,一定要流汗用力,才算是工作。』,由這樣一位認真的作家口中說出實在是充滿熱血。
總之,《模仿犯》『好書啊,不讀嗎?』
─ 約翰‧W‧小康貝爾《如影隨形》
對推理小說的興趣一向不大,小時候當周遭的女生在看怪盜亞森羅蘋或是福爾摩斯的時候,寧願多看幾本歷史小說也不想拿推理小說來看,覺得這類書好像就是偏向作者在思考怎麼的殺人手法別出心裁,怎樣讓兇手顯得有智慧、冷靜的玩弄警方,最後犯下細微的錯誤,接受制裁,如此而已。
後來不斷拖搞的《金田一》與《名偵探柯南》系列,某種程度也加深了自己這樣的想法。
聽過這本書的推薦已經很多次了,不過看著上下兩巨冊,共1,400多頁的《模仿犯》躺在面前時,心裡像要爬山時,看見巍然的高山,當下不禁想著『要不就下次再來爬吧。』所以每次要從書店拿起來時,東看西看的每每又放了回去。如果不是老妹從圖書館裡借來,有著不得不在限定時間下看完的壓力,大概也不會一口氣把它在一週內看完。
雖然《模仿犯》的中文版推薦者之一賴明珠,在推薦序裡說『作者花了五年的時間書寫,你不能急著三天兩夜看完,太不公平。』不過,這本書一但開始看就不容易停下來,雖然看書速度個人有快有慢,不過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是一致的,看的過程裡,那種被嚇的雙腳發軟,卻又不想停止閱讀,大概是每個讀者共有的閱讀經驗。
《模仿犯》裡提到:『人類要面對事實,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沒有人能面對事實。當然事實只有一個,也的確存在;但對於事實的解釋因人而異,相關人士說法都不相同。大家都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正面。畢竟人們只看他想要看的那一面,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部份。 』不過,《模仿犯》;裡細微的描述每個人物的心境,生活背景,透過宮部美幸絕妙的說故事能力,似乎也一起經歷書中人物的人生。而讀者可以藉由自己在書中所看見的,去試著更進一步去理解真實。也能用這樣的態度去思考我們從媒體裡得到的訊息,思考身邊的人所發生的故事。
透過推理小說的眼光來看平時的生活,能提醒我們在看事物的時候,不僅只看到一件事結果,而是能同時思考,這一件事實背後可能的成因,與構成這件事可能的因素。察覺隱藏在現實背後的真實。這一點是讀推理小說一大樂趣。
而這樣的感覺在《模仿犯》中更是清晰,書中四十三名有名姓有個人生命的人物,交錯在書中出現,整本書的調性,如同一部嚴謹的紀錄片一般,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犯罪事件背後,所被影響人物的生命有了什麼樣的改變。而讀者直到入戲過深之後,才驚覺背後創造出這一切導演的卓然才氣。
在奧罕.帕慕克(Orhab Pamuk)的《黑色之書》中,其中有一段談到關於好的偵探小說的標準。"『唯一值得閱讀的偵探小說,應該是作者自己也不曉得』。只有這樣,書中的人物和角色才不會變成混淆視聽的假線索,操控在一位全知全能的作者手中。藉由反映出現實世界的真人真事,他們在書中的形象才會真實鮮活,而不單是小說家想像力的虛構之物。"
不過,書中也提出另一個觀點的思考。"如果一本小說真的如他所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節,最後必然會因為過於龐雜而完全失控。偵探小說中的細節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顯是為了最後的破案做伏筆。"
如果用這兩個標準來衡量一部小說,《模仿犯》應該是兼具了這兩項標準,既具有現實世界中真人真事的鮮活樣貌,滿佈了各是各樣細節,但又不致失控。
一部小說要達到這樣標準實屬不易,必然花費作者許多的時間與苦心。在《模仿犯》的序中,提到宮部美幸說『對我來說,做一件工作,一定要流汗用力,才算是工作。』,由這樣一位認真的作家口中說出實在是充滿熱血。
總之,《模仿犯》『好書啊,不讀嗎?』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哲學家步道-總經理的夢
總經理說:『如果有夢想,就跟著我走吧。』話說完,就離開辦公室,下了電梯,往山裡走去。然後總經理開始說起他的世界第一理論。我跟在後面。
也不是沒遇過愛談夢想的人,只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少遇到就是了。在學校裡愛談夢想的人不在少數,說著未來要如何如何的。入社會後,說著想做些什麼事情的人變少了,取而代之,開始用獲利的數字來描述夢想,上市與否來當成功與否的標的。
該說這樣其實也沒什麼錯嗎?以數字來衡量,才有辦法評估,才能管理績效。上市或不上市,成功總要有個目標來努力,不然少了些方向感。
『我不在乎錢。』總經理豪氣的說。
有錢的人這樣說豪邁帥氣又飄泊,沒錢的人不要亂學著講,會像東施效顰加上酸葡萄心理。總經理是有錢的那一邊,以自身的技術為傲,十年磨一劍,功夫就只練一招,多的也堅決不學。
一招突刺,平凡無華,無堅不催,當世第一。
他宅,而且以宅為傲。
一邊聽著總經理的理論,一邊慢慢的走著,進了山間。山上還是看的到大台北,不過已經遠離煩人的車來車往與建築施工的噪音。
總經理繼續說著他的理論與故事,也不斷提問讓我接招,我勉力回應。
走著聊著,雖然風景一點都不像,不過這個感覺卻讓人想起在海德堡(Heodelberger)的哲學家步道(Philosophen weg)。在海德堡的哲學家步道,據說是哲學家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時,經常與朋友同事一起散步的一條小步道。在小道入口處旁的一個花園豎著一個手掌模型,上面寫著『HEUTE SCHON PHILOSOPHIERT?(今天哲學過了嗎?)』
如果有自己的理論就能算是哲學家的話,那總經理無疑是個貨真價實的哲學家。他的名言嘛。大概會是『我宅,故我在。』
嗯,所以今天應該算哲學過了吧。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沙灘-回憶如Tsunami
空無一人 這片沙灘 風吹過來 冷冷海岸
我輕輕抖落鞋裡的沙 看著我的腳印 OH
一個人 一步步 好寂寞
看海有些綠 天有些藍 那段愛情有些遺憾
像不知不覺游向海天 到最深的地方
才發現你 早已經 放棄我
我聽著海浪 溫柔的呼吸 我看著雲朵 飄來飄去
有什麼方法 讓自己真的忘記
ONLY BLUE ONLY BLUE 愛讓人好憂鬱
我的心 我的心 藍藍地
我真的好想找一條船 能遠遠離開這片沙灘
每次又回到同樣海邊 還是會對你想念
想念你 有點BLUE
沒有人能像你 留給我的回憶 有點BLUE
後記
時光過後,一片傷感。
回憶這東西有時候像海浪,經年累月一波波的打著。久了,你也就覺得自己撐得住。只不過,有一天,在某個深處,猛然一震,突然,撲天漫地而來的狂浪打的你措手不及,滿目瘡痍。
縱然已在心裡演練過許多次,覺得自己做好準備了。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學術同性質,研討會不會
到哥本哈根參加國際研討會,從頭到尾想起來,都是很幸運的事。
對研討會這種聚會,似乎褒貶不一,有些研討會辦起來被當成學術界的大拜拜,教授投投論文,派徒子徒孫過去報告,自己出現酒會喝喝雞尾酒打打公關,建立人脈,看看有沒有可能找到未來養研究室的資金或計畫。要說那些論文會不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或發現改善人類生活的契機這種事...誰知道呢?
不過,自己還蠻喜歡參加各種研討會倒是真的,除了好奇心外,研討會常常會在一天裡設計好幾主題,然後在一天的流程裡,一個主題可能兩個小時,讓好幾個演講者在有限時間裡完成主題報告,時間規定常常是20分鐘,或30分鐘,對不常上台的人來說,要他講20或30分鐘,感覺像是2、3個小時這麼長,不過對於平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的教授來說,20、30分鐘,實在是不小的限制。而創意與能力常常都在限制鐘出現。
這是參加研討會一大有趣的地方,從研究生/教授的發表中,很容易可以看出報告能力的差別,當然偶而也會有令人驚艷的研究生,或無趣的教授就是。好的講者,就算主題是你完全陌生的主題,還是會讓你聽得不亦樂乎,而如果你自己就是報告人的話,這件事會變得更有趣,報告會考驗你對自己研究的掌握度,表達還有呈現能力,演講的時候,上的是斷頭台或舞台,因人而異。
好的壞研討會都參加過,大不代表好,小也不一定弱。個人認為一個認真的研討會就是好的研討會。在哥本哈根參加的這一場就給我這種很認真的感覺。從大演講廳演講結束,到小會議室『跑攤』的主題討論,大家都很認真的報告,很認真的給意見。有自信的演講者不少,不過台下老道的教授也不在少數,發表後批判的問題立刻上來。『理論依據是什麼』、『怎麼決定樣本』、『系統如何設計』、『主題貢獻在哪裡』、『這主題被人做過了很多次,為什麼你要重做』、『創新在哪裡』、『為什麼用這種研究方法』...問題像機關槍一樣掃向台上,接的好當然威風,不好就像吹飽的氣球被人漏風了。
中間的茶會餐敘,很多人意猶未盡,自我介紹後,又聊起各種和學術相關的話題,最近在讀的書、怎麼做實務化或商品化的事情。雖說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成員集滿五大洲,不過喜歡研究的主題相近,討論起來似乎總是特別過癮。許多人是好聽者,聽完後也會分享他自己的經驗,知道另一地的實務經驗總是讓你覺得一個字,妙。
輩分高的教授讓你覺得如沐春風,不過年齡相仿的比較玩的起來比較放得開,來自波蘭旅居哥本哈根的女生、憨厚的南非研究生、在英國念書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藉的博士生等幾個人,自然就走在一起,一邊說說笑笑,一邊逛著哥本哈根市街前去研討會晚宴地點。
我們一群人與後來加入的西班牙資工女孩、澳洲新堡大叔、俄羅斯聖彼得堡熟女教授,亂入的美國、加拿大、英國老教授,包了一個長桌。波蘭女生,對來帶位的服務生,大喊『We are a team!』當下這個氣氛,感覺有種學術界裡的江湖味。
席間一坐,大伙各自聊起來,我聽西班牙女生講在學校裡日夜顛倒的研究生活。隔壁Worwick博班生講起他的『Learn base gaming』理論,如何不同於『Game base learing』,倒也是十分有趣的觀點。
其中一個博班生說他快要畢業論文口試了,旁邊幾個教授就聽他博士論文在做的東西,聽了一半,其中一個教授問『who's your god!』。那個博班生有點楞住,說『what?』教授開始解釋,並說出幾個和他所做論文相關的教授名字,有好幾個在英國上課時曾經讀過幾篇他們的論文。然後教授解釋,在發展自己的論文時,總會選擇一個立場站。要知道自己的論文在整個知識體系中在哪個位置,理論是基於哪個大師的立論下去發展才會有力,然而各家之言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優點要說明,缺點要試著解決,所以要知道『who's your god』。這是準備博士口試的必備功課,聽的眾人點頭如倒蒜。
這樣的話題一個又一個,直到夜空銀亮的月光,照的哥本哈根海港的水面亮白,映色一輪明月。引得眾人一聲驚嘆,才意識到時間流逝。 舉杯再乾一杯後,眾人帶著些許醉意離去。
這種短暫而又熱烈的相聚,總是帶點浪漫的情懷,加上距離與異國氛圍,產生一種動人的情緒,知道遠方總是有人是與你有相同興趣的,而你平日不易與他人分享的問題,在這裡都可以暢所欲言,有人樂於傾聽,樂於回應。做研究時的寂寞,一下變得微不足道。
是說有相聚就有別離,不過在會議結束時。相約各自努力,他日研討會上再論高下。
這是專屬學術界的熱血。
後記
以前在籌備全國社團負責人研習會的時候,進修組的業務中,『社團同性質交流時間』就是將類似的社團分類成學生會、服務性、學術性、...等分類聚集起來,一起討論社團發展、經費規劃、招生、社課設計、社員維護等等議題。
後來開始參加學術研討會後一直覺得社團研習會中這個流程,最早可能是某個教授從學術研討會得到的靈感而來的吧。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Worelds End Lane 世界盡頭小巷
如果不是在小時候,大概就是要前往某個新地方,或是在看了某本旅行書或電影之後,總是會在心裡豪氣的想,『總有一天,要走到世界的盡頭。』
後來旅行的時候,總或多或少帶著這樣心情去走下去,有種要完成年少時心願的氣勢前往一個又一個地方。不然就是像<摩托車日記>那樣過一段漂流的日子,往地平線的盡頭走去。年輕時似乎很容易許這種心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電影<3 idiots>中的Rancho與Farhaan,有確定的熱情與興趣去追求。
在這種時候很容易就會好奇這世界長什麼樣子吧,然後暗暗下一個環遊世界的心願。然後等勇氣到位,時機成熟,上了飛機,跟故鄉說byebye,往地平面的盡頭衝去,或是搭上一艘船,與熟悉土地告別向海平面駛去。
雖然說每個人的夢想不盡相同,不過對於環遊世界這一點到還挺有共識的,如果做一個夢想排名大概一直都是大家心裡的前三名。只是當旅行變得越來越簡單,難度越來越低,這時堅持以苦行方式走遍各國的旅者就會以各種方式來證明『我們這樣才是實實在在的旅行。』。不過,也會有另一派的的人說:『我們參加的是旅行團,當然是旅行,這團又不是旅行團。而且紀念品買的比你們多,回憶當然也比你們多,更和況我們兩週就去了歐洲十三國,這種套裝行程多有效率。』
要細究旅行與旅遊的差異,不又要一番辯論。不過這對只是想走遍世界的人來說,差別不大,反正目標就只是要走遍世界各地,背包客也行、貴婦團可以,商務中的旅行行程也算數,只要符合目的即可。
不過有時候還是會有些尷尬的情況出現,如果出發前像古代的探險家豪邁的說『我要走到世界的盡頭。』這種口號。結果出去沒多久,就遇到個地點叫做世界盡頭,大概會有一股很荒謬的感覺,覺得好像是上天開的玩笑。『那麼現在是不是該回去了。...』心裡頭不免會這樣想。
如果海賊王第二集魯夫就找到海賊王哥爾·D·羅傑留下來世界第一的寶藏 One Piece,那麼這部漫畫大概很無趣,少了很多精采的片段。
當時無意間走到巷中巷中巷的 Worelds End Lane 就是這樣的心情。
『什麼嘛!...』不禁啞然失笑。在巷口楞了一下。
心中滿是好奇的走進巷子裡,結果發現
我向他自我介紹說自己來自東方,無意間繞進這個巷子,覺得這裡很有趣,巷名也很幽默。主人說他早年是英國海軍在二戰時期派駐到亞洲過,待過馬來西亞、香港,還有上海,還有在一些亞洲的港口出過不同的任務,那個時代亞洲動盪不安,哪裡都待不久。他結束軍旅生涯後,就到世界各地旅居,後來到了這裡覺得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美好、安靜,沒有必要在繼續走下去了,就在這裡停下來,生活很幸福。待了幾年後這裡就是最好的選擇,就長住了下來,蓋了這棟房子。
說完後,他笑了一下。說『這裡是我的世界盡頭小屋。歡迎你。我要去找朋友下棋了。再見了。』身影漸漸消失巷子的轉角處。留下靜靜看著他離去的我,覺得這一切帶著不真實感。
看著老人緩緩離去背影時,似乎能感覺他身上藏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好像軍隊裡象徵榮耀的徽章,就這麼帶在身上走。即使不知道那背後的故事,還是會被那氣勢懾服。
而這世界根本沒有盡頭,只有停止選擇的那一天。停止選擇時,世界才會出現盡頭。只是看見盡頭也不必感到悲悵,如果那背後有過盡千帆的淡定,有古今多少事,都赴笑談中的瀟灑。那時即便不再選擇,也是幸福的吧。如果能在千百個選擇之中,突然發現『這就是我要的。』怎麼想,都是件快樂的事吧。
回去後,把夢想清單拿出來看一下,修改了其中一項的內容。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台北國際書展-熱鬧的知識嘉年華
台北國際書展是每年只要有空固定會逛的展覽。
第一次去的原因記得好像是因為有個朋友手上有主辦單位的媒體邀請票,就是公關票吧。當時的書展第一天是只有媒體及來採買版權的書商才能進去,當時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拿了票就進去。說實在,在商務日進去的感覺確實好很多,來來往往很多都是外國來的版權採購,整個展場人不會很擁擠,也不會一直有人來推薦你買雜誌,很有"國際"書展的感覺。後來就成為國際書展的常客了,不過之後就沒過拿過邀請票,不過人擠人看展,也有人擠人看展的樂趣就是。
以前去書展就是預期著去買書挑書,看看最新或其他國家有些怎樣的書。現在去也是帶著這樣的期待,不過周圍的朋友就漸漸不去看書展了,原因不外乎就是『網路買書很方便啊。為什麼要買票進去人擠人,而且價格也不一定比較便宜。』確實是強而有力的理由,不過我也沒有被說服就是。好像吃飯去路邊攤,評價商業午餐,米其林三星級餐廳,都可以吃飽,而且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也不一定就比較好吃。不過大家還是會挑貴的餐廳試試看,這樣的行為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去吃氣氛。』。
逛書展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這樣,『逛氣氛的。』在芬蘭、丹麥、英國、波蘭、德國...各專題書區閒逛,多多少少能浸泡在『國際書展』這樣的氛圍中。雖然那些文字讓人感到陌生,不過從封面設計、排版方式,紙張材料,主題館的裝置擺設,還是能感受到異國氛圍,帶你離開熟悉的台灣,靈魂飄去異地晃晃。
另一個理由是熱鬧感。在網路購書,當然簡單明快,帶點現代人的科技優越感。不過在書展裡人擠人讓你感覺還是很多人喜歡書,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晃來晃去,東看西看的挑書。一大堆實體書放在你面前讓你挑,其實漸漸變成一種昂貴的享受,電子書越多就越有可能排擠到實體書的印刷量。以這點而言,這次的主辦單位展出以前作家的手稿實在很有巧思。
電子書在2010年展開大戰,作為半旁觀者與參與者很好奇這種閱讀型態會怎麼演變,心裡樂見這樣的科技發展,如果樹木可以因此少砍一些,是很不錯的事。不過,如果若隨著人們寫作與閱讀習慣改變實體書與作家手稿變得少了,當然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而一件事情在漸漸離去與失去的時候,我們比較容易意識的它的美感,總是失去才學會珍惜。
另一個理由是有機會見到感興趣的作家。這種心情應該和有人看了韓劇後開始追星,或是看了SS501的MV後,開始準備排隊排見面會的心情很像。不過這兩種心情雖然類似,卻不一定能彼此理解。有一次和一個女生聊到喜歡的偶像,女生說了幾個日本或韓國的藝人,問起我的時候,隨口說了幾個作家,對方卻露出『怎麼說出這種答案。』的表情。這一點其實很無奈,不過也沒辦法,每個人有各自的喜好。
今年的國際書展有<蘇菲的世界>的挪威作家賈德。特別挑了有他座談會的那天去看展,去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畢竟自己也是在<蘇菲的世界>之後才改開始對哲學發展的過程有點概念,開始看起這一類的書。
談到哲學他說『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不斷發問的人,就是哲學家。』而十二歲時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人類存在實在是一件太過奧妙的事,他不要像身旁的大人那樣習慣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要堅持他的童心,拒絕長大持續他探索世界的心情。
說到自己的寫作經驗,他談起<紙牌的祕密>裡小男孩與爸爸到希臘找追求自我的媽媽的故事,那個『外盒打開內盒,內盒打開外盒。』的過程,還有那張與眾不同的哲學家丑角牌。還有<蘇菲的世界>裡的小女孩,收到一封詢問她『妳是誰』的信,然後展開的故事。對書迷而言,聽作家談起當初寫作的心情,似乎總是有種只有讀者才能懂的喜悅。
他說自己一開始只是有種想和這個世界聊聊哲學的心情,沒想到竟讓他變成今天這樣的自己。不過從他座談會的過程中[1],能明顯感受到他散發出來對哲學的熱愛,還有那個持續探索的好奇心與玩心,讓他是這麼有一個有趣的作家。
備註
[1]當天演講片段。
第一次去的原因記得好像是因為有個朋友手上有主辦單位的媒體邀請票,就是公關票吧。當時的書展第一天是只有媒體及來採買版權的書商才能進去,當時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拿了票就進去。說實在,在商務日進去的感覺確實好很多,來來往往很多都是外國來的版權採購,整個展場人不會很擁擠,也不會一直有人來推薦你買雜誌,很有"國際"書展的感覺。後來就成為國際書展的常客了,不過之後就沒過拿過邀請票,不過人擠人看展,也有人擠人看展的樂趣就是。
以前去書展就是預期著去買書挑書,看看最新或其他國家有些怎樣的書。現在去也是帶著這樣的期待,不過周圍的朋友就漸漸不去看書展了,原因不外乎就是『網路買書很方便啊。為什麼要買票進去人擠人,而且價格也不一定比較便宜。』確實是強而有力的理由,不過我也沒有被說服就是。好像吃飯去路邊攤,評價商業午餐,米其林三星級餐廳,都可以吃飽,而且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也不一定就比較好吃。不過大家還是會挑貴的餐廳試試看,這樣的行為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去吃氣氛。』。
逛書展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這樣,『逛氣氛的。』在芬蘭、丹麥、英國、波蘭、德國...各專題書區閒逛,多多少少能浸泡在『國際書展』這樣的氛圍中。雖然那些文字讓人感到陌生,不過從封面設計、排版方式,紙張材料,主題館的裝置擺設,還是能感受到異國氛圍,帶你離開熟悉的台灣,靈魂飄去異地晃晃。
另一個理由是熱鬧感。在網路購書,當然簡單明快,帶點現代人的科技優越感。不過在書展裡人擠人讓你感覺還是很多人喜歡書,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晃來晃去,東看西看的挑書。一大堆實體書放在你面前讓你挑,其實漸漸變成一種昂貴的享受,電子書越多就越有可能排擠到實體書的印刷量。以這點而言,這次的主辦單位展出以前作家的手稿實在很有巧思。
電子書在2010年展開大戰,作為半旁觀者與參與者很好奇這種閱讀型態會怎麼演變,心裡樂見這樣的科技發展,如果樹木可以因此少砍一些,是很不錯的事。不過,如果若隨著人們寫作與閱讀習慣改變實體書與作家手稿變得少了,當然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而一件事情在漸漸離去與失去的時候,我們比較容易意識的它的美感,總是失去才學會珍惜。
另一個理由是有機會見到感興趣的作家。這種心情應該和有人看了韓劇後開始追星,或是看了SS501的MV後,開始準備排隊排見面會的心情很像。不過這兩種心情雖然類似,卻不一定能彼此理解。有一次和一個女生聊到喜歡的偶像,女生說了幾個日本或韓國的藝人,問起我的時候,隨口說了幾個作家,對方卻露出『怎麼說出這種答案。』的表情。這一點其實很無奈,不過也沒辦法,每個人有各自的喜好。
今年的國際書展有<蘇菲的世界>的挪威作家賈德。特別挑了有他座談會的那天去看展,去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畢竟自己也是在<蘇菲的世界>之後才改開始對哲學發展的過程有點概念,開始看起這一類的書。
談到哲學他說『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不斷發問的人,就是哲學家。』而十二歲時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人類存在實在是一件太過奧妙的事,他不要像身旁的大人那樣習慣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要堅持他的童心,拒絕長大持續他探索世界的心情。
說到自己的寫作經驗,他談起<紙牌的祕密>裡小男孩與爸爸到希臘找追求自我的媽媽的故事,那個『外盒打開內盒,內盒打開外盒。』的過程,還有那張與眾不同的哲學家丑角牌。還有<蘇菲的世界>裡的小女孩,收到一封詢問她『妳是誰』的信,然後展開的故事。對書迷而言,聽作家談起當初寫作的心情,似乎總是有種只有讀者才能懂的喜悅。
他說自己一開始只是有種想和這個世界聊聊哲學的心情,沒想到竟讓他變成今天這樣的自己。不過從他座談會的過程中[1],能明顯感受到他散發出來對哲學的熱愛,還有那個持續探索的好奇心與玩心,讓他是這麼有一個有趣的作家。
備註
[1]當天演講片段。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雞排英雄-夜市裡的理想國度
人在國外的時候,被問到台灣有什麼文化比較特別的內容,常常反射性的就說起關於台灣夜市的種種。
文化這種東西當自己置身其中的時候,常常不容易查覺它的特別之處,有時候需要離開到某種距離或是受到提醒才會發現自身文化的特別之處。
夜市對台灣人來說就是這麼一種特別的文化存在。倒也不是說其他國家就沒有,美國似乎沒聽過有類似的東西,不過在歐洲時,那種在晚上販賣商品或吃吃喝的市集,雖說不多,但也不能說沒有,不過那種正正經經與佈置華美的攤位,斯文有禮的產品介紹,就是只能冠上"市集"這種文言的名詞。
台灣那種五顏六色的攤位,此起彼落的吆喝聲,一進夜市就能聽到老闆坐在長梯子上拿著麥克風吆喝『365天今天最好康,老闆不在家~今天跳樓大拍賣,衣服通通一律一折起~讓你天天穿新衣~時時都溫暖~喜歡的通通拿起來,穿穿看,套套看,來來來~參觀不用錢~衣服不怕你扯~不怕妳穿~緊來緊看,慢來妳就減賺一半。』(台),很厲害,這些台詞大部分是一口氣念完,吸一口氣後,又再一念長串招呼詞,這種能力,只能說是專業。而夜市裡買東西從標價的一半先喊起,猜密碼似殺價的殺價過程,實在和國外大不相同。
在實用性之外,夜市的娛樂性也是一絕,撈金魚、套圈圈、打彈珠、賭香腸、射飛鏢、旋轉木馬和小火車,是基本配備;有時候會出現大隱隱於市的瞎眼相士,或是以挽面這種古老技巧美容技巧營生的老婦人,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魔術、雜耍或街頭藝人的表演。如果台灣的電視節目心血來潮辦個『夜市有人才(Night Market Got Talent)』或許能發掘出不少奇人異士吧。
不過夜市最厲害的還是在那多的驚人的食物種類,從牛排、鐵板燒到蚵仔煎、廣東粥、生炒花枝、天婦羅、鹽蒸蝦、筒仔米糕、雞排、鹹酥雞、滷味、豬血糕、烤魷魚、臭豆腐、生煎包、魯肉飯、肉玩、棺材板、烏魚腱、牛肉麵、海鮮粥、過魚湯、十全藥燉排骨、擔仔麵、土魠魚羹、泰式涼粉、印度拉餅、中東烤肉、土而其冰淇淋、碗糕、豆花、木瓜牛奶,青蛙下蛋、芋圓、麻糬...從山珍到海味,傳統料理到異國美食,小吃到甜品,從奇珍到異獸(那是中國大陸的夜市),一字排開時還真有幾分壯麗感。
雞排英雄確實勾起我對夜市的諸多回憶。兒時在夜市的遊玩經驗,長大後和朋友與情人在夜市裡穿梭談天的種種枝微末節,定期在夜市家庭聚會。記得以前社團辦活動時,也有人將團康活動闖關遊戲的地點選在夜市,製造出一種很有意思的遊戲氛圍。
<雞排英雄>的導演很巧妙的讓故事發生在一個叫"888夜市"的地方,而不是在我們熟悉的夜市裡,不全然在現在的時間,巧妙的聚集台灣夜市的各樣元素,以及熟悉的各種夜市人物,讓人可以容易的進入這個世界裡,重溫自己的經驗。或許是因為自己在長大的過程裡,實在有太多在市場裡的經驗,所以對那些喊來罵去的溝通方法,哪家人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所以現在來到這裡,如何如何的,實在很有熟悉感,好像那個夜市就在自己家不遠處一樣。
雖然說在市場裡生活的人常常讓人感覺很有生命力,面對挑戰與困難有異於一般人的堅毅,好像總能樂天知命的面對環境裡發生的事情。不過當黑道出現在市場裡的時候,像是遠方海面上空一陣烏雲飛來,那樣氣氛的轉變,沒有身在其中實在不容易體會。平時遇到挑釁或叫囂會毫不猶豫拿起手上菜刀回應的大叔,看到那烏雲也只能退到他棚裡的角落,等待那黑雲經過。
不是大叔失去了和敵人決一生死的霸氣,而是他理解在他身後仍有甜蜜的負擔,等待他的餵養。而是一旦動手,必然要與敵人玩起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而敵人從來都知道,要傷害母雞,不是去攻擊擋在身前的母雞,而是抓走她身後的小雞。
<雞排英雄>裡的黑道紅龜跟阿華說,『我知道你家在哪裡。』、『你阿嬤平常都一個人在家喔。』然後,帶小弟在去找阿嬤聊天。恐懼不是來自於對手的力量強大,有一命抵一命決心的人大有人在,恐懼來自於當自己捨不下的情感被對方掌握時的無能為力感。如同<雞排英雄>裡的阿華在醫院照顧被嚇到的阿嬤對亦南說『我很怕,很怕紅龜他們在來家裡,很怕阿嬤會消失不見。』那樣恐懼不可知的害怕。
14歲時與黑道有過一次近距離接觸,那是血氣正盛的年紀,察覺到黑道出現時,很快的從路邊摸出一顆適合當武器的石頭緊握手上,心下一狠,腦中千迴百轉著接下來可能動手的場面。錯身而過的時候,眼神一對,腦中頓時一空,理智瞬間壓下不斷奔騰的血氣,領會到動手不但無濟於事,只會招來更大的麻煩,承受著巨大的無力感,像在忍受那個黑暗從身體裡慢慢經過似的,全身的力量聚在緊握的石頭上,那個力量使的手臂不住的顫抖。人走遠後,下意識的往關心的人方向飛奔過去,那是當下唯一能做的事。
長大才知道,當時的一名好朋友,也是黑道的威嚇之下,舉家離開了她們熟悉的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後來因緣際會從她口中知道這件事的始末,當時的驚濤駭浪如今早已遠去,那感傷對她來說已是微微的了,像平靜湖心的微微水紋。我當時的愕然,在十幾年後得到解釋。只是加諸在她身上,仍未散去的陰影,要到哪天才能化消。
在一次機會裡,偶然認識聽一個與曾經帶過小弟從事討債業務的朋友說他以前如何兵不血刃的討到應該討到的錢,那個他討債心理學的Know how,如何『給對方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準確的使用恐懼,操作恐懼,以達到目的,是身在黑道的專業學能,那個操作是一種專業。執行過程中,被要求有與外科醫師相同的冷靜與無情。至於內心的譴責,並不必然出現,如果這件事被理解為工作,那麼他所做的事,就只是敬業,他們同樣有『一個自己無法拒絕的理由。』,那一種以恐懼精準控制成員的組織。
市場的小人物雖然有堅韌的生命力,不過一旦被代表文明的財團釘上,不但面對黑道顯得無力,面對媒體時也同樣無可奈何。言語被斷章取義,行為被放在刻意引導的燈光下鞭打,看不見的敵人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對付。
或許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經驗裡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面對恐懼的體驗吧,因此在心裡祈求正義的存在,期待自己所受的痛苦有被理解的一天。而當面對恐懼時,因為回憶起那個被包容的愛的經驗,而有勇氣面對恐懼,挑戰恐懼,毅然走向『我們不一定會輸。』的可能性。
<雞排英雄>的最後展現了這樣理想,全台夜市齊上街頭聲援,『888夜市,基隆夜市來了。』『羅東夜市也來了』...各夜市的攤位、海報,電音三太子聚集在立法院前面,實在是專屬台灣的超熱血畫面。
電影最後收在,豬哥亮在議會的發言。那個台詞如果放在真實世界裡,免不了又是一陣舌戰,各執一詞,歹戲拖棚。
然而這一切依然感人,是豬哥亮的生命歷程讓那樣的畫面顯得如此有力,他的現實經驗與電影情節交錯,一時間分不清楚是真實人生還是電影情節。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之後產生的彼此諒解的機會。
如果世界簡單一點,讓理念能有說話的機會,能被接受,大家大概會覺得這世界親切許多。
<雞排英雄>是夜市裡的理想國度。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這次旅程的同伴大多是已經有相當多年工作經驗的大哥大姊。不過雖然年紀較長,但表現出來的精神和好學心還是很驚人,當然,堅持玩樂和享受人生的態度更是讓人開了眼界。
這天,一群人聊天的時候有人問同行的教授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在組織中遇見那種很難溝通觀念的人,每次要推動新的作法或方案常會被這樣的人反對,被認為是做不到或是不可能。這種時候要怎麼辦。』
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挺能理解這樣的狀況,每個組織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而實際上遇到也常常很難解決的問題。心裡面瞬間閃過了幾個以前遇過的經驗,還有當時的處理方法。覺得這實在是個不容易回應的問題,因為不同的狀況,不同的人,都可能影響解決的方法。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輕鬆解決的問題。
教授回答了三個字,讓所有人感覺絕妙。他說:『送出國。』
『該去哪學,就去哪學。人的視野會因他所處的位置,產生很大的限制。你在台北101的觀景台看得到的風光就是比新光三越的觀景台來的多又遠。解釋太麻煩了,有很多事,自己去看一次就知道了,話說不清楚。實務上來說,要讓對方接受一個從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相當大的困難。更別說語言表達時,語彙的限制有多大。』
『想了解一件事,沒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旁人是沒辦法替他學會的。沒有自己在實際上,或是心理上走過一次,是學不會的。』
「這樣成本很高吧。」一名同學問。
『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評估。』教授回答。
雖然說這個方法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不過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和別人溝通時,除了完整表達想說的事物之外,也要考慮接收者自身的經驗。不然,再好的想法,也只能落得不被接受,或無法被理解的困境。
那時候,走在華盛頓DC的小街上,在轉角處看見一間7-11,和台灣的很不一樣。心想『世界上也有這樣7-11存在。』雖然只是瞬間微小理解,卻打開了對事物可能性的諸多想像。
或許十幾年前出國留學的學生看見國外的7-11,也曾發出過『居然有這樣的甘仔店存在。』這樣的驚呼吧。
有些事用說的實在太困難了。
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或許可以思考語言之外的可能性。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擁擠鬱悶的捷運車廂與頂著兩個月亮的1Q84世界
捷運中有一種奇妙的氛圍,和捷運外的城市很不一樣,不論外面的世界怎麼樣,是刮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在這裡有它自己的風景。當從捷運外走進捷運內時常常有一種走入一個不同世界的感覺。而不同時間點呈現出來的感覺,也都很不一樣。
七點到八點時的台北捷運有一種特別的氛圍,是其他時段所沒有的。
擁擠的車廂,滿滿的上班族,卻呈現出異於其他時段的安靜。一日之初的早晨,列車裡了無生氣,散亂著睡眠的氣息,有幸坐在椅子上的人,閉目養神卻不敢睡得太熟,怕錯過了該下的站台。微鎖的眉頭透露渴望休息卻不得不凝著精神的鬱悶感。而站著的人當中,有不少人能在倚著欄杆,或僅單手抓住車廂手握把的狀態下入眠,長長的車廂,錯落著不同的夢。
進捷運後裡打開1Q84,感覺捷運外面出現了兩個月亮,一個是大的黃色月亮和小的綠色月亮,這是辨識這個世界的指標,這裡是入口,也是出口。
倚在左側玻璃門檔邊,邊休息邊觀看車裡的乘客。右側不遠處穿著淺色調春季大衣的30歲女生,是青豆。這樣的衣服在這個季節來說有點太薄。她將腰帶繫在前面,裡面則穿著剪裁新穎的綠色套裝,短窄裙,穿著絲襪的腳配上光澤艷麗的腳跟,肩膀上揹著黑皮側皮包。感覺是在思考良久過後選擇出來的約會裝扮。
青豆右後方在車廂連結處躲著一名看起來約45歲上下,個子矮小的男人,偷偷的監視著青豆。他看起來身體胖的已經失去一切該凹的地方,喉嚨也顯出贅肉,有著不尋常的相貌。牙齒排列的很糟糕,脊椎角度奇怪的彎曲。大大的頭,頂部卻不自地扁平而禿。這人身體的外表呈現明顯的左右不對稱,這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像是從地底下爬出來滑滑黏黏搞不清東西的什麼,看見就讓人覺得不舒服。不過,牛河自己並不以為意,他早習慣了別人這樣的目光,雖然無奈,但也只能接受自己擁有著歪斜的大眼、突出的眼睛、短而彎的雙腳。他孤獨的長大,背負著這樣的外表,讓他不得不得比別人更加積極的學習知識,這是求生的方式。
牛河並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事實上,在牛河的眼中這滿滿車廂中的各種人,不論是年輕的上班族群、大學生、有小孩的夫婦、或是老人。在他眼中,即使是年代和境遇有些差別,但看起來都疲於面對自己的生活,曾有的希望褪色了、野心淡忘了,只留下放棄與無所謂的心情面對這個人生。像剛做完拔牙手術的患者,腳步沈重臉色蒼白。牛河或許誤會了當中某些人,不過看在牛河眼中,就這那樣子沒錯。
不過這時候的牛河還沒意識到,監視者本身也常常是別人的監視對象。在車廂中的某處,一個年紀約莫40歲上下,上半身擁有發達肌肉,剃著光頭,雙耳戴著迎耳環鼻下蓄著鬚,的大個子男人。若是看他的履歷,在工作經驗曾當過專業保鏢、司機,專業上是空手道高段,必要時又能有效的使用武器,似乎也是個好管家,精明幹練。平時安穩冷靜,又富知性,但面對事情展現出的理性,讓人不寒而慄。他在遠方看著福助頭牛河,以只有自己聽的到的語量說,『不論冷,或不冷,神都在這裡。』牛河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因為Tamaru在監視人方面,是大聯盟等級的專家。
牛河其實也是職業級的好手,不論敏感性或是一大群人當中準確找出他要找的人,這是他所具有的天賦,不過他卻沒有發現Tamaru,疏乎了,犯了一個從不曾犯過的錯誤。有一瞬間,他失神了。
站在離青豆右側不遠處,一個穿著黑色高領毛衣,灰色短外套,牛仔褲和布鞋,戴著深色太陽眼鏡的美少女,深田繪繪里子,朝遠方牛河的方向,靜靜的望著。牛河的視線對上深繪里的雙眼,那雙眼像黑洞般吸入了牛河的靈魂,他感覺身體出現前所未有的空洞感。一時間間無法動彈,也失去了對現實世界的警覺心。
捷運上很安靜,車上的人們幾乎不說話,耳中能聽到的只有列車行駛時風和隧道摩擦時發出的呼呼風聲,還有到站時『嗶-嗶-嗶-嗶。』的急促短音,與出站入站的腳步聲。
捷運上的人都帶著某種目的性才會出現在車廂中。靠在右側玻璃門檔邊,那個高大的男子川奈天吾也是一樣。天吾是為了見在十歲時分開的青豆而搭上這輛車。兩人已經分別了二十年,這中間沒有見過面,卻以某種形式維持著連結。天吾穿著灰色的連帽罩衫和舊的夾克,藍色牛仔褲荼色工作靴。這些他熟悉的舊衣服,身體穿著熟悉的東西,會產生安定感,天吾當然期待與青豆的見面,不過也不免擔心起,分隔二十年的兩人,會不會在好不容易相見時,近距離對看,卻發生兩個人彼此都感到失望的場面。甚至連可以聊天的話題都找不到。
這當然是合理的考量,很常發生。當然如果你是小說中的男女主角,你就想太多了,這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不過,天吾沒有這樣想,覺得自己再平凡不過,沒有憑空比別人幸運的理由。『或許不要見面比較好吧。』他腦中浮現這樣的想法。雖然兩個人都有著珍惜這份情感想見面的感覺,不過見了面後,或許還是會想著還是維持著分隔兩地就好的狀態吧?這樣的話就可以永遠帶著溫暖的期待繼續活下去,一旦投入現實之中,可能會輕易的消失掉。
見與不見的掙扎在心中來回擺盪,那個擺盪指引他前去見青豆。因為那是他二十年來,在心中一直強烈的持續追求到現在的事情。不論最後會帶來怎麼的失望,都沒有轉身逃走的理由。
時間到了,註定的相聚與分離發生,他們找到的他們出口離開,我也要找到自己的出口離開。當然,即使在不同的世界,還是要各自面對不同的威脅,與潛藏的危險和挑戰。不過,就算這樣也好,沒關係。樂於接受。
如果未來還有值得相遇的人事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