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金馬影展中看見Bansky 的電影,是一大驚奇。

大概是因為對Bansky的既有印象, 印象中Bansky 的作風神祕,真實姓名、身分、相貌、一直不願意對外公開,也很少接受採訪,十分低調。

之前在英國看到BBC對Bansky做了一個專訪,介紹他在Bristol的工作室,當時的他接受採訪,一身黑衣,聲音經過變聲器處理,實在是保密到了家。

Bansky這次電影的名稱『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中文似乎挺難翻出他想表達的意思。查了一些目前的翻譯:從禮品店出門/畫廊外的天賦/經禮品店退場/走出禮品店,感覺似乎都離原本電影名稱,有點距離,金馬影展翻"怪盜塗鴉異世界",更是直接放棄翻譯,想一個新名字。跟Bansky的畫有點像,解釋總是瑣碎,不如直接看作品。想了解電影什麼意思,自己進場最瞭然。

電影一開始,Banksy 說「原本這是以我的紀錄片作為出發點,但是最後都變成那傢伙的了。」

想著自己也曾著有著這樣心情進入博物館和畫展,原本是為了達文西、梵谷,或者安迪.霍爾。看完後也油然升起對大師的仰慕心情,不過,在禮品店開心的購買紀念品的時候,在心滿意足的刷卡付費的時候,在拿著畫作複製海報離開之後,只留下消費過的記念品。
起初我覺得每個人都該作點藝術的,但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Banksy
下一次,試著直接離開禮品店。至少,在看完Bansky的電影之後,悠悠的走過禮品區離開,只帶著理解街頭塗鴉人批判與挑戰主流價值的精神,用一個不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心情。

後記

隔了一年後才發現自己在2009年8月,Bansky在Bristol 博物館的那場展覽中拍下了的這張照片。驚然發現"原來這張畫這麼有梗"。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江湖路上,遇見 Ugly Woman

A Grotesque Old Woman,1513
30歲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無法改變, 30歲以後的長相是自己養成的。

這句話常被化妝品或塑身美容這一類產品拿來提醒女性過了一定年紀後要注意自我保養的台詞。不過與其比較人的美醜,個性其實遠比相貌要來的重要許多。

美貌的女生或許可以快速吸引人家注意,但個性不佳,很快就會被定位成『看看就好』這一個類別。而就算長相平凡,但善體人意,心地善良,聰明體貼,很容易就會讓人所接受,看久了也覺得可愛可愛的。

如果個性孤僻,情緒化,聽不進人家說什麼,強迫別人接受建議,推卸責任,開口就酸人,故做姿態,自以為是...大概不需要看長相,就可以猜出八成。一旦露相,則真驗證「相由心生」此一至理名言,年齡越大,威能更甚,果真是不化妝的苦難。

沒有遇上其實不太容易想像,一旦意外遇上才了解『意外總在意料之外。』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什麼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那一夜,在江湖路上,遇見Ugly Woman。

溝通的時候,永遠在跳針,AM、FM就是不同頻率。她那一台古調自愛,今人就是沒人裡;嘗試取得共識,她大喊『不是這問題,你們都弄錯方向了。』(...那是什麼問題),先前討論一切無效,重新再來過。大言不慚『一切交給我來安排。』,後來交的進度一定亂七八糟;期待她認錯的機率比中樂透的機率還低『想要我改,叫上面來說,你們算哪跟蔥。』,就算截止日期就在明天,老娘多的是時間跟你們耗。想要如期趕出進度,你們最好有人乖乖自願出來負責,不過不要提到這裡面有我的想法,我可不會認同你們這樣的水準,這一點都比不上我曾在我國外受過的專業訓練。

一旦被纏上如同在工地裡不小心碰得一身沾水砂,濕濕黏黏渾身不舒服,暗夜裡遭惡鬼襲身,驚嚇之餘還須休養生息,才能重返人群。遇上如果能全身而退,能算是累積了江湖經驗,讓人更加成長,好像大病一場後,生成抗體,未來更有抵抗力。都說「人在江湖中,誰人不挨刀。」,刀光劍影洗禮後,世事更加清明。

遇上這樣的人物,仍要秉持菩薩心腸,更需堅持霹靂手段,注意修養,調整情緒,配合團隊共同應付,絕不可一人落單獨自應戰,也不要想攻擊對方,須知自己所面對的是擁有「絕對領域(AT力場)」的難纏對手,任何語言攻擊都對她無效,還會反彈到自身,徒勞無功,反倒自損,不可不慎。

陣前對敵,切記心浮氣噪,自亂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任她碎念與亂放消息從耳中飄過,須知「謠言止於智者,碎念止於聾者。」,心要似古井,不起波瀾;氣要如川流,肢體要像枯枝,將身體與自然合為一體,方可將沾染到身上的負面能量,稀釋於天地。揮揮衣袖,不惹一身腥。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走在江湖路上,敬告後生晚輩,黑山老妖不可惹,千年女屍不可碰,長眼是回家唯一的路。

面貌不佳,不是醜,個性差才是真正Ugly。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送行者~別離的藝術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在分別的時候,別送故人。靜謐,所有舉動都如此美麗-送行者

死亡是個禁忌的話題,特別是在東方。小時候就能感覺到大人們很忌諱這件事,提了會被罵。長大了提到死亡會被警告說不要亂詛咒別人。

如同每天都會有人出生一般,就也會有人離開世上。有助產士存在就也需要送行者的存在。協助人們出生與安排死亡儀式的職業,在人類的文化運作中,確實都是很有趣的角色。
 
 還蠻喜歡『送行者』這個稱呼,提醒我們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我們所能做的,其實就是送他一程,然後把回憶放在心上,默默喊「請一路好走」,這樣而已。

後記

雖然在台灣文化中對死感到禁忌,但在台灣當地的語言使用上,"死"在語言中出現的頻率實在還挺頻繁的,比方說,妻子看見晚歸的丈夫會說, 「死鬼,死沒人哭耶,你死去哪了。」(台);媽媽去外面抓玩的過晚的小孩會說,「死嬰啊,你給我死回來。」(台);,好朋友間會稱呼對方說,「我耶死忠兼 換帖。」(台),很久沒見的好友會說『還沒死喔』。或許是因為在文化上有這樣的禁忌,反而在語言中使用這樣的文字,更顯得兩者關係的親密。

若是對不熟的人這樣說,大概沒幾句就可以準備打架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西雅圖的觀船人


如果不是看到艾倫.狄波頓的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書中對觀船人這個工作的介紹,大概不會回想起關於西雅圖 Hiram M. Chittenden Locks 的事。

其實之前在英國布理斯托的碼頭( Harbour side)慢跑時就常常看到觀船人工作的情況(當然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時候,就聽到警報聲響起,原本道路位移,讓船過去。第一次見到時很新鮮,後來就變成在等火車過去那樣的心情。

在西雅圖的 Hiram M. Chittenden Locks 的Ballar水閘看到的有些不同。這個水閘是為了連結Lake Union 與Puget Sound,這兩個有高低差的湖與海能連結在一塊,以便船隻航行與貨物的運送。讓這個機制能順利運作的方法,是利用閘口開啟的大小控制水的流量,讓船的水位上升到能順利航行的水位,然後繼續前進(船隻通過閘口的影片,聲音還蠻吵的)。


船隻通過閘口的時候,港口的橋面必須封閉,遊客會引導到封鎖線之外,以船隻能順利通行為優先,雖然說整個過程有些冗長。至少我覺得對遊客的耐心可能就是一種考驗,不過來這裡的遊客顯然把這件事當成這個景點中額外的消遣。有人準備好咖啡,邊看船,也有帶小孩來的家長很老練的退到封鎖線後,比手畫腳的開始講解這一切。我和同行的朋友們也跟著對這一幕開始研究了起來,並和旁邊從美國其他州來的遊客聊起關於這個碼頭的事來。

這樣讓旅遊這件事多了一些不同的趣味,也感受到不同的旅遊態度,除了觀看風景外,這些來自其他州的遊客對當地的船廠,修理室,定位錨,港口的設計同樣感到興趣,認為觀看本地人的工作也和觀看表演或到博物館看展覽一樣能滿足對當地文化的好奇。

而當天兩個觀船人的表現也有點表演的味道,一名瘦高戴著深黑太陽眼鏡的觀船人,一臉嚴肅的拉起封鎖線,並將防止掉落安全繩扣在衣上,用雙手檢查鬆緊強度後,確認船身是否停穩,另一名較矮胖的觀船人則與運貨船的駕駛確認身分,停船流程,然後聊起天來,像久別的老友。

當水流進閘口到達額定的水位,閘口即完全開啟,運貨船開始起動,通過閘口。周圍的觀眾也鼓起掌來 。表演結束。

這天下午,當當觀船人也不錯。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