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It's about the shoes.



It's not about the shoes.
It's about knowing where you’re going. Not forgetting where you’re started.
It’s about having a courage to fail. Not breaking when you’re broken.
Taking everything you’ve been given and making something better.
It’s about work before glory.
And what inside of you is doing what they say you can’t.
It’s not about the shoes; it’s about what you do in it.
It’s about whom you’re born to be.

重要的不是這雙鞋
而是知道要往何處前進, 卻沒忘記自己來自哪裡
而是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遭受打擊卻依然堅定
發揮所有的潛力, 成就更出色的自己
重要的是榮耀來臨之前的努力
以及內心深處的信念, 無關別人是否相信
重要的真的不是這雙鞋, 而是穿上它之後的你
勇敢做你自己

後記

Nike 雖然一直強調,鞋子不重要,但它的價格硬是比其他鞋子要貴的多。

球場上,重要的真的不是這雙鞋,kobe和 MJ 打赤腳還是可以電NBA很多人。

但社會裡不見得是同一件事,不然可以試著打赤腳去面試看看。沒穿上玻璃鞋前,灰姑娘只是灰姑娘。

在勇敢做自己之前,重要的是先穿上這雙鞋。
如果當初灰姑娘傲嬌的說『我才不需要靠穿上這雙鞋來證明自己,我的王子會找到我。』
那她大概也很難被王子找到,更別想重回皇宮大殿這件事了。

穿鞋之路接近尾聲,各位 cinderella 努力穿上自己的玻璃鞋,證明自己的身價先吧。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The X Factor-海選看毒舌


新一季英國的歌唱選秀節目The X factor 開始海選了。

有時候看海選也很精彩,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人參加選秀,奇怪的人是一個比一個多。看到有潛力的新星出現當然驚喜,不過看海選時往往比較期待怪咖出現的時候,當出現那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演出,評審的評語特別令人期待。這一點,比起台灣的星光大道,The X factor 的評審要來的直接而且酸多了。比方說下面這段

[1:28 分起]
...
評審:「 look it was arguably twice bad before..」「 you can't sing..」
參賽者:『but I think I can...』『you should give us a chance.』
評審:「But a chance do what..」
參賽者:『improve.』
評審:「girls, we have weeks not  decades..」
..

這ph值真是夠低了。這樣的英文對話大概也是學校裡學不到的對白吧。

後記
這個對話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似乎會失去原句的韻味,而且有點嘲諷的過重了。
題外話,這參賽者的自信不曉得是那個星球來的,質地堅硬非常啊。

另外,說明一下 Britain got talent 主要是選特殊才藝,只是常常選出擁有歌唱天賦的人。相較之下 The X Factor 比較是專注在選出具有明星特質的歌星選秀,比較類似台灣的星光,美國的 American Idol。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Bollon fiesta

抬頭想看到甚麼?

說來有點奇妙,但那裡應該真的藏著些甚麼,不然人怎會這麼喜歡飛上天這件事。做個夢,想變成鳥;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平溪的天燈寄託著人們的期望一落落的華然上天;阿波羅十三破空穿雲直奔月球,夢想也一起上了天外天;心理學家說心情不好時向著抬起頭向著天上看就會變好;人生的終極目標最後要上天堂...

Bollon fiesta 也是因為這樣的理由而生的吧,燃燒一個個的夢想,載著各自的想望,向天空的盡頭飛去....

一個讓大家痛快做夢的節慶,真是夠可愛的了。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Annie The Musical -舞台劇 紅髮安妮


Annie 是個有著一頭紅髮的11歲女孩,和小甜甜一樣也是從小生長在孤兒院。

一般來說看這種背景在孤兒院長大的劇情,常常會在心裡擔心內容會強調太多悲情的部份。不過Annie中這個部份用歌舞來表現,讓人不會感覺到沉悶。這是看歌舞劇的一大誘因,就是不管你對這齣劇有多熟悉,你永遠可以期待不同的歌舞及呈現方式。另外,劇中那隻安妮的狗,也是看戲一大樂趣,實在很好奇導演是怎麼訓練那隻狗,演技也太好了,至少走位和反應都很精準。每次那隻狗一出現,坐隔壁的老太太就會發出那種,就感心的-歐~~~的聲音。

常聽到電影導演說,拍電影最難控制的一是小孩,一是動物。Annie的舞台劇兩者都有了,不得不佩服導演功力。

從1977年改編自漫畫的紅髮安妮,上了舞台。又在1982年進了電影院,一直到現在。我想未來她還是繼續當她的11歲紅髮小女孩,繼續愛著tomorrow下去。


Annie - It's A Hard Knock Life (1982)

Resource from

http://www.annieorphans.com/
http://www.bristolhippodrome.org.uk/prod-productions_details.asp?Videos=1&pid=1753&VenueID=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ie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歡樂的Harbour Festival

夏天到了,整個Bristol都歡樂起來了,活動一個接一個來。當然,這原本應該是件好事,不過如果你手上有交不去會死人(而且死的人會是你)的作業時,你就得面對那個人類的老梗難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雖然是老問題,但確實是個難題。牛頓冷卻定律說到:一個物體的冷卻主要取決周圍的環境溫度。反推回來,一個物體溫度上升,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人也是如此,周遭有活動,自己也會跟著熱血起來。

我的定力還沒差到像看到空中放兩三個煙火就放聲尖叫的小女孩,但也不是一旦下筆就書中無歲月的讀書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準則是"相信你的直覺,順從你的渴望。"趕快出去看兩眼,然後回來繼續進度。

所以,還是和這第200屆的Harbour Festival 打了一下照面。

底下是當天的一段表演










吼~又被恐龍嚇一跳


上次一被恐龍嚇一跳不曉得是甚麼時候了...

小時候有一陣子很迷恐龍,會到圖書館找相關的資料,想辦法去認識一隻隻不同種類的龍,甚麼三犄龍,劍龍,雷龍,暴龍....諸如此類。然後想像這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的生物,有一天要去尼斯湖親自抓住那隻水怪....。

大了點後,就沒在迷過恐龍了,對恐龍的迷戀似乎需要很大的想像力才能一直延續下去。

這天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又被恐龍嚇到一次,走著走著突然一隻會動的暴龍出現在眼前,真的有被嚇到的感覺...實在太真實了。



呆呆的看了一陣子,突然很想爬到牠背上,在遠古叢林裡跑來跑去。

突然又回想起以前喜歡恐龍的心情。嗯,要不,就帶一顆恐龍蛋回去孵孵看好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