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奧威爾的提問

from google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著名的小說1984裡,引發了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的問題:『為什麼群眾常常相信那些顯而易見的錯誤?』

後記

這個問題引發許多社會學家提出不同的解釋,不過雖然群眾常常相信那些顯而易見的錯誤,但動物園試著拿藏獒來代替獅子也實在太誇張了。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科技與人:數位後傷感

from google image
一個熟悉事物的離開,容易喚起我們的眷戀心。

在二十一世紀這一個世代,數位科技的發展引發了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感傷,傳統書店的消失,傳統唱片的消失...一個接著一個隨著數位化而消失的傳統事物,引發了人們的數位後傷感。

後記

這個圖可以說是數位時代的"抓周"活動代表畫面。等再過了幾年後這些產品又面零淘汰的時候,人們大概又要再傷感一次。

實在是無可奈何的循環。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旅行的1001個理由-外拍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他在攝影社的社團授課活動中聽到的,學長解釋說,『顧名思義,很簡單,外拍就是到外面拍照,比方說古蹟外拍、日出外拍、人向外拍或煙火外拍等等。你們上完社課,出去外面拍拍照,看看自己對攝影的理論到底了不了解,看看自己拍出來的照片有沒有進步,外拍嘛,就是這麼一回事。沒事多外拍,有益身心健康。』

後來外拍變成支持他旅行的理由,倒不是因為學長說的什麼『沒事多外拍,有益身心健康。』這種聽起來像騙小孩的句子,而是他想起攝影課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的,關於繪畫與攝影的差別的一段話,老師說:『圖像不過是,構圖、光影與表達的的學問,不過繪畫是加法的藝術,而攝影是減法的藝術。繪畫是在一張白紙上填上色彩,賦予生命,可以慢慢來;而攝影則是在眼前一幕幕消逝的時光場景中,只取出自己要的部份,留下影像紀錄,動作要快。』

這段話讓他第一次對出外拍照這件事,覺得值得思考又有趣。

於是旅行成了他增添人生色彩的方法,而外拍則是紀錄時光的運動。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自由之路

2013/08/03 《景福門》下 白色十字 from google

尼采:自由的保證什麼?是對自己不再感到羞恥。(《快樂的科學》-275)

後記

走上街頭是拒絕讓自己的沉默成為羞恥。

自由,是擁有追求真相的能力。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