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書名: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英文書名: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作者: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台北市:先覺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29日

『如果從明天開始就不用工作了,人生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工作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沒有的時候想念它,得到時又開始嫌棄它。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充滿著令人無可奈何的部分。

很多人的一生就待在工廠裡,成為生產鏈的一部分,或製作餅乾,或是製造手機,或面對財務報表,透過一條條演算法中試著預測未來,從旁人的眼光來看,或多或少有些對人生的荒謬感出現。不過,如果回頭看看自己投入一生所從事的事業,真的會他人有更多意義嗎?

是我們投入工作,還是工作擁有了我們的生命?

一方面人們藉由工作換得身分認同,有了在社會上的地位,探尋生命裡的價值。一方面又抱怨為了工作,犧牲了愛情、婚姻、友情、親情。有人嫁給了工作,也有不少人和工作互相依存。『工作好累啊!』當然是一種無奈,不過也是現代人變相的自傲。

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找到並從事自己喜歡工作的人其實並不多,書中從事職涯規劃的塞蒙斯十分認同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的一句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的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對照周圍的朋友的現況,也確實吻合。

工作當然是為了維持生活所需,可是接下來我們開始期待在工作獲得滿足感與快樂,尋求價值,我們面對又是怎樣的情況?艾倫.狄波頓在《工作!工作!》中以旁觀者的角度,近距離的觀察了10種職業的運作,「觀船人」、「物流」、「餅乾製造者」、「職涯諮商」、「火箭科學」、「繪畫」、「輸電工程」、「會計」、「創業」和「航空」。狄波頓在書中說他是在碼頭受到觀船人的啟發下,才興起念頭寫這本書。不過,在狄波頓的前一本書《飛機場的小旅行》中,他就旁觀者的角度,寫出了英國希斯洛機場的運作過程。或許那個寫作經驗也和這本書的產生相關,也說不定。

這實在是個有趣的主題,人似乎都喜歡八卦,想要知道別人都在做些什麼。對別人都在做些怎樣的工作 ,也是充滿了好奇心。而透過書本,看見大海另一端的英國工作故事,工作這件事,一下子好像也變得浪漫了起來。如同書中所提到的。
「碼頭依然散發著一股迷人的魅力,人在大海面前總是顯的渺小無比,所以只要提到遙遠的港口,我們就不免隱隱覺得那裡的生活也許比我們自己的人生精彩許多。於是,橫濱、亞歷山卓和突尼斯等地名就自然染上了一抹浪漫的色彩。這些地方雖然同樣不可能免於日常生活的庸俗和妥協,卻因為隔著長遠的距離,而得以為人帶來短暫的幸福想像。」(p.23,觀船人)
透過一定距離的確能讓我們對工作這件事能有更多客觀的觀點,而觀看別人的工作內容也會讓我們思考自己所做的工作到底產生了怎樣價值,甚至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作者在觀察一個畫家的工作過程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世界上大概沒有職業能夠讓人環顧四壁即可看見多年來的努力成果,一般人大概也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才智與心得全部集中在一個房間裡。我們在工作上的付出通常不會產生長久存在的物質成果,因為我們的努力總是稀釋在龐大而抽象的集體計畫中,以致我們常常納悶著自己過去一年來做了什麼事。更深刻的問題是,我們究竟達到了什麼成就,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我們在退休宴會的感傷情緒中,總是不免必須面對自己浪擲一生精力的遺憾。」(p.186,繪畫)
工作當然有創造價值的時候,為自己和整個社會都帶來益處,儘管未必為工作者帶相對應的財富,確給工作者心靈上的富足。不過工作中也有許多無情的部份,很多時候忽略人的情緒,將人當成像機械那樣的存在。作者提醒我們:
「工作本質上就是一種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的事務。工作必須阻撓我們對人生的透徹觀點,而這也是我們應當對工作心懷感激的原因。因為工作,我們才得以盡情投身於此起彼落的事件當中,才得以用漫不在乎的態度,看待自己難免一死以及自己的事業終將灰飛煙滅的事實。….這種目光短淺的特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正常運作的必要基礎。這就是我們生存活力的來源,是一種盲目的信念,就像一隻飛娥奮力爬過窗台,繞過一滴當初粉刷牆壁時無意間滴落的油漆,拒絕思索自己活不到第二天的事實。」(p.324,航空)
或許這真的是工作神奇的地方,我遇過許多人當投身工作的時候,真的會進入一種『現在不要煩我,我工作很忙。』的狀態,等到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愛過的人已然遠去,和工作以外的人關係疏離,或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也許,對全然投入工作的人來說,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迴避那些他們所不願碰觸的問題,讓時間過去。是一個社會認可的避風港。如狄波頓在書中最後說:
「工作至少能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能提供一個虛幻的泡泡,讓我們寄託追求完美的理想,能讓我們把內心無邊無際的焦慮,集中在少數幾項規模有限而且不難達成的目標上。工作可以讓我們精通並且掌控某個領域的事物,可以讓我們以身心的疲勞換得他人的尊重,可以填飽我們的肚子。因為工作,我們才不至於陷入更糟的困境裡。」(p.326,航空)
工作佔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願意好好思考工作這件事的人,似乎不多。看這本書的時候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感覺都很親切,跟著狄波頓在英國裡跑來跑去,就算是曾經待過英國獲長期居住那在那裡的人也未必能這麼深入的看見不同工作裡的各種樣貌。儘管那些地名聽起來仍是那麼令人熟悉,倫敦、南安普敦、布理斯托,就算曾經居住過,對於我們那些騎著高大駿馬巡邏的街景,街角二手商品慈善販賣的oxfam,路上叫賣Big Issue的街友,銷售各式生活用品的Sainsbury...好像都不曾仔細思考過,負責提供這樣商業服務的人們,平時都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人生。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扮演了,狄波頓筆下的"一般消費者"。
「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水果來自哪裡,更不會想到自己的襯衫產自什麼地方,或者連結淋浴水管與洗手槽的接合環是誰製造的。我們從不把日常用品的來源地區和運送旅程放在心上,但對較有想像力的人來說,紙箱底部的一小片水漬,或是電腦連接線上的一連串編號,就可能令人思及生產和運送的過程。比起產品本身這段過程顯然更高雅、更神祕,也值得我們的驚奇和探究。」(p019,觀船人)
這提醒了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好奇的眼光去看目前周遭的世界,看平時和我們相關的那些商業活動,背後藏著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果覺得這本書有趣的人,很容易覺得意猶未盡,除了書中這十種職業,大概也會很好奇如果狄波頓觀察其他職業,他會寫出什麼樣的東西。尤其是看完這本書後,再看到討論專門解雇員工的小說《炒魷魚株式會社之討債王子》,和同樣以解雇員工為題材的電影《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時,也在想如果是狄波頓對這個職業不曉得又會寫出怎樣的評論。

嗯,或許把這個任務交給自己來做也不錯。

後記

有感於學校教育常常無法解決真實人生中的困惑,迪波頓在倫敦協助創辦了一間「生命學校」The School of Life ,舉凡錢不夠用、對工作沒有熱情、兩性關係失調,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生存等等人生中各項主修課程,都能有大師為你解答!

Alain de Botton 的官方網站
http://www.alaindebotton.com/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